0%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登歌

2025年07月05日

严禋展事,理洁烝尝。皇矣圣祖,德惟馨香。
盛荐既撤,工歌载扬。大来之庆,降福穰穰。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登歌
郊庙祭祀之歌·太清宫乐章·登歌
严禋展事,理洁烝尝。
庄严的祭祀展开,仪式洁净,祭品芬芳。
皇矣圣祖,德惟馨香。
伟大的圣祖啊,您的德行如香气般远扬。
盛荐既撤,工歌载扬。
丰盛的祭品已撤下,乐工的歌声悠扬。
大来之庆,降福穰穰。
盛大的庆典来临,福泽丰厚无边。

词语注释

禋(yīn):祭祀
烝尝(zhēng cháng):泛指祭祀
穰穰(ráng ráng):丰盛的样子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登歌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崇道至极,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于两京及诸州遍立太清宫。每岁祭祀,必奏此《登歌》乐章,以金声玉振之韵,达天人交感之境。

道脉承天
"严禋展事"四句,实为李隆基"尊祖崇本"之思的雅化呈现。开元十年(722年),玄宗亲注《道德经》颁行天下,将太清宫祭祀升格为国典。诗中"理洁烝尝"暗合《礼记》"祭不欲数,数则烦"的庄敬传统,而"德惟馨香"化用《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使道家玄理与儒家礼乐浑然相融。

仙音入祀
"盛荐既撤"场景,当参照《唐会要》卷三十三所载太清宫仪轨:撤馔时奏《登歌》,八佾舞止,唯余钟磬清越。此际工歌飞扬,恰应和了玄宗《示道教徒敕》中"斋醮之仪,必资诚洁"的训示。"大来之庆"典出《周易·泰卦》"小往大来",暗喻开元盛世阴阳和畅的祥瑞气象。

穰穰之福
末句"降福穰穰"实有双重寄托:既用《诗经·周颂·执竞》"降福穰穰"旧典祈国祚绵长,又暗含司马承祯《坐忘论》"神与道合"的修炼至境。天宝年间,此乐章更与《霓裳羽衣曲》同列内道场法曲,可见其已超越郊庙范畴,成为盛唐"政—道—艺"三位一体的文化符号。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登歌》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神圣肃穆的祭祀图景。开篇"严禋展事,理洁烝尝"八字,通过"严""洁"二字形成精神对仗,既强调仪式之庄严,又突出祭品之纯净。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祭祀诗研究》中指出:"'理洁'二字实为诗眼,既指物理层面的洁净,更暗喻心灵层面的虔诚,这种双重洁净正是唐人祭祀文学的核心特征。"

"皇矣圣祖,德惟馨香"句采用《诗经》惯用的叹咏句式,"皇矣"的感叹与"馨香"的通感相映成趣。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特别赞赏这种写法:"以嗅觉上的芬芳喻道德之崇高,将抽象品格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正是盛唐祭祀歌辞的典型手法。"句中"德"与"馨"的虚实相生,构建出祖先德行如香火永续的深远意境。

下阕"盛荐既撤,工歌载扬"展现祭祀仪式的动态过程,"撤"与"扬"的动词运用极具张力。任半塘在《唐声诗》中分析:"此二句暗含仪式音乐的时空转换,供品撤下时的静默与颂歌扬起时的喧响,形成戏剧性的视听对比。"末句"大来之庆,降福穰穰"化用《诗经·商颂》"降福穰穰"典故,葛晓音教授在《唐诗流变论》中评点:"'穰穰'叠字既摹丰饶之状,又合乐歌节奏,体现唐人化用经典时'复古而不泥古'的创作智慧。"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由肃穆到欢庆的渐变曲线。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前四句如钟磬肃穆,后四句似箫鼓欢腾,这种情感节奏恰合'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儒家祭祀精神。"诗中"圣祖"与"降福"的呼应,既体现对祖先德行的追慕,又寄托对现世福祉的期盼,完成从宗教情怀到世俗愿望的自然过渡。

在艺术特色上,该作典型体现了盛唐祭祀歌辞"义贞而不谅,文信而不野"(《文心雕龙·祝盟》语)的特点。霍松林在《唐音阁鉴赏集》中总结道:"全诗四十字中,典礼程序、赞颂对象、祈福愿望三者浑然一体,庄重处见灵动,简练中含丰赡,堪称唐代庙堂文学中'雅而能润,板中求活'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篇:"肃穆庄严,得郊庙之体。'德惟馨香'四字,尤见圣祖精神,非泛泛颂语可比。"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谓:"'大来之庆,降福穰穰',结句气象宏阔,若黄钟大吕之馀韵,郊祀登歌正格也。"
近人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特别指出:"'理洁烝尝'数字,将祭祀之诚、之敬、之雅,尽数道出,字字如圭璋特达。"

此篇以简净之笔写隆重之典,"皇矣圣祖"二句如鼎彝陈设,自生威仪;末章"穰穰"叠字,犹见神赐丰沛之象。历代评家皆推为唐代郊庙乐章中"质而不俚,华而不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