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登歌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崇道至极,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于两京及诸州遍立太清宫。每岁祭祀,必奏此《登歌》乐章,以金声玉振之韵,达天人交感之境。
道脉承天:
"严禋展事"四句,实为李隆基"尊祖崇本"之思的雅化呈现。开元十年(722年),玄宗亲注《道德经》颁行天下,将太清宫祭祀升格为国典。诗中"理洁烝尝"暗合《礼记》"祭不欲数,数则烦"的庄敬传统,而"德惟馨香"化用《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使道家玄理与儒家礼乐浑然相融。
仙音入祀:
"盛荐既撤"场景,当参照《唐会要》卷三十三所载太清宫仪轨:撤馔时奏《登歌》,八佾舞止,唯余钟磬清越。此际工歌飞扬,恰应和了玄宗《示道教徒敕》中"斋醮之仪,必资诚洁"的训示。"大来之庆"典出《周易·泰卦》"小往大来",暗喻开元盛世阴阳和畅的祥瑞气象。
穰穰之福:
末句"降福穰穰"实有双重寄托:既用《诗经·周颂·执竞》"降福穰穰"旧典祈国祚绵长,又暗含司马承祯《坐忘论》"神与道合"的修炼至境。天宝年间,此乐章更与《霓裳羽衣曲》同列内道场法曲,可见其已超越郊庙范畴,成为盛唐"政—道—艺"三位一体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