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极舞乐章,乃唐玄宗天宝年间太清宫祭祀老子之雅乐,其词藻华美、意境玄远,实为盛唐道教艺术与宫廷礼乐交融之瑰宝。考其背景,有三重天人之境可述:
一、玄宗崇道之治
开元末至天宝年间,玄宗笃信道教,视老子为圣祖,于两京及诸州广建太清宫。此乐章正是太清宫落成后,玄宗亲祀老子时所用。"宝运开皇极"一句,暗合天宝年号,以紫微垣喻帝居,将道教宇宙观与皇权天命绾合,显"神道设教"之深意。
二、太清宫之仙仪
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太清宫祭祀时"奏混成紫极之舞"。词中"仙乐临丹阙,云车出玉京",正是描绘祭祀场景:笙箫袅袅如仙乐悬于宫阙,仪仗森森若云车自天界降临。舞者衣紫羽、执灵幡,以"冲用体常名"之姿,演绎老子"大象无形"的哲学。
三、九贞符瑞之象
"灵符百代应"暗指玄宗得老子灵应之事。史载天宝元年,田同秀称见老子降于丹凤门,献"灵符在尹喜故宅"之谶。玄宗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此即"瑞节九贞迎"之历史注脚——以九为天道极数,贞为纯正之德,构建政通人和的太平幻境。
此乐章终以"长垂一德庆"作结,将道教"得一"思想与《尚书》"咸有一德"相融,使紫极舞超脱俗乐,成为贯通人神、凝固盛唐气象的仪式诗篇。其字句间流动的,不仅是磬钟琴瑟之音,更是一个时代对永恒宁谧的精神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