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紫极舞

2025年07月05日

至道生元气,重圆法混成。无为观大象,冲用体常名。
仙乐临丹阙,云车出玉京。灵符百代应,瑞节九贞迎。
宝运开皇极,天临映太清。长垂一德庆,永庇万方宁。

佚名

译文

至道生元气,重圆法混成
至高无上的道衍生出混沌元气,天地循环效法自然的融合
无为观大象,冲用体常名
顺其自然观察宇宙的规律,虚静中体悟永恒的真谛
仙乐临丹阙,云车出玉京
仙乐飘临赤红宫阙,云霞车驾驶出白玉京城
灵符百代应,瑞节九贞迎
通灵符箓感应百世,祥瑞时节迎来天地至诚
宝运开皇极,天临映太清
鸿运开启帝王伟业,天光映照至高境界
长垂一德庆,永庇万方宁
永恒美德普降吉庆,永远护佑天下安宁

词语注释

紫极(zǐ jí):指帝王居所或天宫,象征至高无上
丹阙(dān què):红色宫门,指神仙居所
玉京(yù jīng):道教称天帝居住的仙都
灵符(líng fú):具有法力的符咒
九贞(jiǔ zhēn):指天地间至纯至真的精气

创作背景

紫极舞乐章,乃唐玄宗天宝年间太清宫祭祀老子之雅乐,其词藻华美、意境玄远,实为盛唐道教艺术与宫廷礼乐交融之瑰宝。考其背景,有三重天人之境可述:

一、玄宗崇道之治
开元末至天宝年间,玄宗笃信道教,视老子为圣祖,于两京及诸州广建太清宫。此乐章正是太清宫落成后,玄宗亲祀老子时所用。"宝运开皇极"一句,暗合天宝年号,以紫微垣喻帝居,将道教宇宙观与皇权天命绾合,显"神道设教"之深意。

二、太清宫之仙仪
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太清宫祭祀时"奏混成紫极之舞"。词中"仙乐临丹阙,云车出玉京",正是描绘祭祀场景:笙箫袅袅如仙乐悬于宫阙,仪仗森森若云车自天界降临。舞者衣紫羽、执灵幡,以"冲用体常名"之姿,演绎老子"大象无形"的哲学。

三、九贞符瑞之象
"灵符百代应"暗指玄宗得老子灵应之事。史载天宝元年,田同秀称见老子降于丹凤门,献"灵符在尹喜故宅"之谶。玄宗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此即"瑞节九贞迎"之历史注脚——以九为天道极数,贞为纯正之德,构建政通人和的太平幻境。

此乐章终以"长垂一德庆"作结,将道教"得一"思想与《尚书》"咸有一德"相融,使紫极舞超脱俗乐,成为贯通人神、凝固盛唐气象的仪式诗篇。其字句间流动的,不仅是磬钟琴瑟之音,更是一个时代对永恒宁谧的精神眺望。

赏析

紫极舞作为唐代郊庙乐章的代表作,以道家的宇宙观为经,以皇权神圣性为纬,织就了一幅天人感应的壮丽画卷。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盛赞此作"气象恢弘,熔道教玄思与庙堂雅颂于一炉",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作品的双重美学品格。

开篇"至道生元气"四句构筑了宏大的宇宙图景,台湾学者李丰楙指出:"'混成''大象'等语汇源自《道德经》,却通过'重圆''冲用'的动态化处理,使道家哲学获得了舞蹈化的韵律美。"这种哲学意象的舞蹈转化,在"仙乐临丹阙"处达到高潮——云车玉京的意象群,既符合《度人经》"飞云丹霄,琼舆命驾"的道教传统,又暗合张说《大唐祀封禅颂》中"仙驭徘徊,云行雨施"的皇家气派。

中段"灵符""瑞节"的仪式性描写,吴相洲在《唐代乐府新论》中解析为:"将道教斋醮仪轨转化为宫廷乐舞程式,'百代应''九贞迎'的数字对仗,既体现《周易》的术数思维,又暗含李唐王室追宗老子的政治隐喻。"这种宗教与政治的互文,在"宝运开皇极"处形成诗眼,葛晓音教授认为:"'皇极''太清'的并置,实为将《尚书》王道思想与《黄庭经》修真境界作意象叠印。"

结尾"长垂一德庆"的颂圣之笔,霍松林在《唐诗鉴赏集》中评点:"化用《诗经》'俾尔弥尔性'的句式,却以'万方宁'的空間拓展取代原作的時間延續,使儒家仁政理想獲得道教宇宙论的维度。"这种多维度的意象融合,使作品超越普通郊庙文学的范畴,成为盛唐"儒道互补"文化气象的典型标本。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曰:
"紫极舞乐章,以玄元之气贯注始终,'无为观大象'五字,直抉道家精髓。仙乐云车之句,非止绘景,实寓飞升之象,唐人以清虚笔法写祀典,此其冠冕。"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宝运开皇极'一联,庄雅浑成,有轩悬之象。全篇熔《道德经》义理于金声玉振中,所谓'大音希声'者,郊庙文中之《咸》《韶》也。"

近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论及:
"此章三转韵脚,平仄递换如璇玑回环,'丹阙''玉京'之对,恍见霓裳羽衣舞于紫极。九贞瑞节,非仅祝祷,实盛唐气象之天籁自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