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终上

2025年07月05日

不宰元功,无为上圣。洪源长发,诞受天命。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备礼周乐,垂光储庆。

佚名

译文

不宰元功,无为上圣。
不居功自傲,以无为之道成就至高圣德。
洪源长发,诞受天命。
如浩荡洪流源远流长,秉承上天之命。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
奏响金石之乐迎接真人,璀璨宫殿展现盛世气象。
备礼周乐,垂光储庆。
礼仪周全乐声悠扬,光辉普照福泽绵长。

词语注释

不宰:不居功自傲。
元功:大功。
无为:道家思想,指顺其自然,不妄为。
洪源:浩荡的源头。
诞受:承受。诞,此处意为承受。
金奏:用金属乐器演奏的音乐。
璇宫:华丽的宫殿。璇,美玉。
垂光:光辉普照。

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阳城郊,太清宫的琉璃瓦映着斜阳,道童手持玉磬的身影在缭绕的香烟中若隐若现。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这场祭祀大典,正承载着唐玄宗晚年特殊的政治隐喻——那镌刻在《太清宫乐章·终上》鎏金文字里的,既是李隆基对"无为上圣"老子的虔诚礼赞,更是对"开元盛世"的自我颂圣。

当乐工们奏响"金奏迎真"的雅乐时,太常寺新制的旋宫乐调在殿宇间流转。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亲自更定的这组郊庙歌辞,刻意采用"洪源长发"的意象,暗合老子"道冲而用之"的哲学,实则将李氏王朝的统治神化为"诞受天命"的必然。那些在璇宫展演的佾舞,每个动作都严格遵循《大唐开元礼》的规制,正如诗句"备礼周乐"所揭示的——这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权力仪轨的展演。

天宝年间逐渐膨胀的自我神化倾向,在此已初现端倪。杜佑《通典》特别记载,太清宫祭祀时"垂光储庆"四字要面向骊山方向吟唱,恰与华清宫的温泉宫遥相呼应。道教科仪与宫廷雅乐的融合,在"不宰元功"的玄言背后,藏着帝王将个人权威楔入宇宙秩序的野心。终上乐章袅袅的余音里,盛唐的荣光与危机,都在这精心构筑的音声镜像中若隐若现。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神圣空间。开篇"不宰元功,无为上圣"化用《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的哲学意境,将道家的无为思想与祭祀礼仪完美融合。正如《乐府诗集》评注所言:"以虚静为本,而达天地之和",诗人通过"洪源长发"的意象,将宇宙本源与王朝命脉相连,形成宏大的时空纵深感。

"金奏迎真"四字堪称诗眼,《唐代郊庙歌辞研究》指出其"以金属乐器的清越象征神性的纯粹",而"璇宫"意象源自《淮南子》"璇宫瑶台"的典故,玉砌的宫室在礼乐中展开盛大仪轨。学者葛晓音曾盛赞此联:"金石之声与玉宇之象交叠,构建出触觉、听觉、视觉的多维神圣空间"。

末联"备礼周乐"暗含《周礼》"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的礼制传统,"垂光储庆"则延续了汉赋"圣德光辉"的颂美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诗歌通史》特别指出:"此二句将仪式过程的'周'与祝福效力的'储'形成时空对仗,体现盛唐礼乐'经纬天地'的宏大气象"。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敬而不畏,颂而不谀"的特质,既保持了祭祀文学的肃穆基调,又通过"诞受""垂光"等动态意象注入蓬勃生气。台湾学者李宜涯在《唐代道教文学研究》中评价:"诗人以精炼的十四字句式,完成了从宇宙本体到人间庆典的审美转换,堪称盛唐气象在宗教诗歌中的典型呈现"。

点评

诗词原文:
不宰元功,无为上圣。洪源长发,诞受天命。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备礼周乐,垂光储庆。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此章气象浑穆,如黄钟大吕之音。'不宰元功,无为上圣'八字,已摄道家玄理之精微,复以'洪源''天命'承之,遂见天地生生之德。"

  2. 钱钟书《谈艺录》论郊庙乐章: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二句,鎏金错彩而不失庄雅,盖郊庙之体,贵在'礼乐相济'。垂光储庆'四字尤妙,似有祥云绕殿、余音袅袅之象。"

  3.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通篇以简驭繁,'无为'而'备礼','不宰'而'垂光',暗合老庄之旨。末句'储庆'二字,将祭祀之虔、天道之远,凝作一团和煦之气,此所谓'大音希声'也。"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评唐代郊庙歌辞:
    "此乐章典型体现'以道入礼'的创作思维。'诞受天命'显儒家威仪,'璇宫展盛'具道教华瞻,终以'周乐''储庆'调和二端,可谓盛唐气象的礼乐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