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德明酌献

2025年07月05日

清庙奕奕,和乐雍雍。器尊牺象,礼属宗公。
白水方祼,黄流在中。谟明之德,万古清风。

佚名

译文

清庙奕奕,和乐雍雍
庄严的祖庙巍峨壮丽,和美的音乐和谐悠扬。
器尊牺象,礼属宗公
祭器尊贵如牺尊象尊,礼仪由宗族长辈主持。
白水方祼,黄流在中
洁白的清水用于灌祭,醇香的美酒盛在杯中。
谟明之德,万古清风
先王圣明的德政啊,如万古长存的清风。

词语注释

奕奕(yì yì):高大雄伟的样子
雍雍(yōng yōng):和谐悦耳的声音
牺象(xī xiàng):古代祭祀用的牺尊和象尊两种酒器
祼(guàn):古代祭祀时以酒浇地的仪式
黄流(huáng liú):指祭祀用的郁鬯酒,因用黑黍酿造呈黄色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德明酌献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为追尊先祖功德,敕令太常寺创制《德明兴圣庙乐章》,用于祭祀远祖李暠(西凉武昭王,追尊为兴圣皇帝)的庄严仪式。此篇《德明酌献》作为其中一章,以"清庙奕奕"起笔,通过牺尊象罍、白茅缩酒等周礼意象,将汉唐宗庙祭祀的恢弘气象与李氏家族"谟明之德"的圣王叙事相融合。

考《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时修订雅乐体系,此乐章属"酌献"环节专用乐歌,需配合"黄钟为宫"的雅乐音律吟唱。诗中"黄流在中"暗用《诗经·大雅》"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的典故,既喻指以郁金香草酿制的祭酒倾灌于地,亦象征李唐王室承周礼正统的血脉渊源。而"万古清风"之赞,实与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泰山封禅后推行的"以孝治国"政策相呼应,通过礼乐建构强化政权合法性。

全篇四言八句的严整结构,折射出盛唐时期郊庙文学"典而不涩,华而有骨"的审美追求。张说、贺知章等宫廷文臣在创作中既遵循《诗经》雅颂传统,又以"和乐雍雍"的视听意象,将冰冷的宗庙仪轨转化为可感的文化记忆,成就了这首穿越千年的金石之声。

赏析

这首《德明酌献》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神圣肃穆的宗庙祭祀图景。开篇"清庙奕奕,和乐雍雍"二句,通过叠词运用形成绵延的韵律感,"奕奕"状庙宇巍峨之态,"雍雍"摹乐声和谐之境,营造出天人感应的神圣氛围。《乐府诗集》评此"叠字如珠玉落盘,既显庙堂之肃穆,复得音律之圆融"。

诗中器物与礼仪的描写极具象征意义。"牺象"指代青铜礼器上的纹饰,暗喻祭祀的崇高性;"白水""黄流"分别对应《周礼》中"玄酒"与"郁鬯"的祭品,学者傅璇琮指出:"白水之洁象征德行之纯,黄流之贵暗喻王权正统,二者并置构成天地人神的沟通媒介"。这种意象组合既符合《礼记》"致斋于鬼神"的规范,又赋予仪式以哲学深度。

情感表达上,诗歌呈现出由外而内的升华轨迹。前六句铺陈祭祀场景的恢弘,尾联"谟明之德,万古清风"突然转向精神境界的礼赞。文史专家叶嘉莹解说道:"'谟明'语出《尚书》,指圣明谋略;'清风'化用《诗经》'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将具象仪式提炼为永恒的精神气象,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超越性转换。"

全诗严守四言古体范式,每句皆含《易经》"中正"之美。语言学家王力曾盛赞此篇:"八字一断,如鼎之四足,庄重沉稳。'尊''属''祼''在'四个动词的精准运用,使静态仪式产生递进式的动态美感,堪称庙堂文学的典范之作。"这种严谨的形式与崇高的内容相得益彰,完美诠释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儒家美学理想。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篇:"'白水方祼,黄流在中'二语,肃穆典重,直追《周颂》。郊庙诸章,当以此为圭臬。"

    • 着重赞赏诗中祭祀场景的庄严肃穆,认为其继承了《诗经·周颂》的庙堂气象。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谟明之德,万古清风'结句高远,以清风喻德,化肃杀为冲和,此盛唐气象之先声。"

    • 指出尾联将帝王德行比作亘古清风,刚健中见飘逸,已具盛唐宫廷诗的恢弘气度。
  3. **近代·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提及:"'器尊牺象,礼属宗公'对仗精工而不板滞,郊庙乐章中罕见此等流动之笔。"

    • 强调诗中工整的对偶句式仍保持文气流畅,突破传统庙堂文学的僵化范式。
  4. **日本·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认为:"此章以'奕奕''雍雍'叠词开篇,复以'万古清风'作结,音韵如钟磬相和,可视作唐代雅乐歌辞的听觉范本。"

    • 从音乐文学角度分析其叠词运用与声律效果,揭示诗乐一体的艺术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