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第五饮福

2025年07月05日

爰陈玉醴,式奠琼浆。灵心有穆,介福无疆。

佚名

译文

爰陈玉醴
于是摆上如玉般的美酒
式奠琼浆
恭敬地献上琼浆玉液
灵心有穆
神明的心庄重肃穆
介福无疆
赐予的福泽无边无际

词语注释

爰(yuán): 于是,在这里
醴(lǐ): 甜酒
琼浆(qióng jiāng): 美酒,传说中的仙酒
穆(mù): 庄重,肃穆
介(jiè): 大,给予

创作背景

关于《郊庙歌辞·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第五饮福》的创作背景

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明堂建成,武后亲享清庙,登歌告虔。这组乐章便是为此次祭祀大典而作,由十首乐章组成,此为第五首《饮福》,乃武后祭祀时饮福酒所歌。

唐代郊庙歌辞多由重臣或著名文士奉敕撰写,此组乐章当亦如是。其语言典丽庄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德,祈求福佑。诗中"玉醴"、"琼浆"皆指祭祀用酒,象征神赐之福;"灵心有穆"谓神灵和悦,"介福无疆"则祈愿大福无边。

此诗反映了武则天时期国家祭祀的隆重场面,展现了初唐宫廷雅乐的风貌。其创作正值武周革命前夕,通过此类庄严的祭祀乐章,武后进一步强化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为日后称帝进行舆论准备。

赏析

这首《饮福》乐章以祭祀饮福仪式为载体,展现了武周时期庄严神圣的礼乐文化。全篇虽仅十六字,却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凝练的礼乐语言,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神圣场域。

玉醴琼浆见礼制
"玉醴"与"琼浆"的并置极具深意。据《周礼·天官》郑玄注,玉醴特指祭祀用醴酒,琼浆则象征天降甘露,二者在唐代杜佑《通典·吉礼》中被列为最高规格的祭品。这种以玉为喻的液体意象群,既符合《礼记》"致清致美"的祭品要求,又暗合武则天"天授神权"的政治叙事。学者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指出,武周时期的郊庙乐章常通过器物符号重构礼制传统,此处的双液体意象正是对《诗经·小雅·楚茨》"以为酒食,以享以祀"的仪式升级。

灵心介福显天人交感
"灵心有穆"四字堪称诗眼。《毛诗正义》释"穆"为"敬之和",此处既形容神灵肃穆之态,又暗含主祭者的诚敬之心。北宋陈旸《乐书》特别推崇此句,认为其"得肃雍致神之要义"。末句"介福无疆"化用《诗经·小雅·信南山》"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但将静态的祝祷转为动态的仪式过程。现代学者吴相洲在《唐代歌诗研究》中分析,这种改动体现了武周时期"以人通神"的新型宗教观,通过"饮福"仪式实现神赐福祉的物质性传递。

情感表达的二元结构
全诗呈现"人-神"双向情感流动:前两句人的奉献(爰陈、式奠)与后两句神的回应(灵心、介福)形成闭环。台湾学者李丰楙在《仪式与唐诗》中认为,这种结构源自《尚书·舜典》"神人以和"理念,但武则天时代更强调"人主动而神必应"的自信。诗中"无疆"的夸饰性表述,既延续《诗经》"降福穰穰"的传统祝祷模式,又透露出武周政权对天命永续的政治期许。

礼乐美学的当代重构
这首短章典型体现了初唐宫廷诗的"礼仪美学"。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评述,武后时期的郊庙乐章"以古典语汇构建当代仪式",本诗正是通过玉醴/琼浆的物质神圣化、灵心/介福的精神物质化,完成对传统饮福仪式的诗意再造。其价值不仅在于宗教功能,更在于创造了"一字一意象,一象一礼制"的凝练表达范式。

点评

《郊庙歌辞·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第五饮福》以四言十六字凝练勾勒出庄严祭礼,其"爰陈玉醴,式奠琼浆"二句尤为精妙: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曰:"'玉醴''琼浆'之喻,非止言物华,实见武后以天授自居之心象。金石之器承甘露,乃化礼器为神谕也。"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灵心有穆'四字,将祭祀之诚与天道幽微勾连,似见则天朝堂上法天象地的气度,虽简而帝王气象已彰。"
**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指出:"'介福无疆'用《诗经·小雅·楚茨》典而翻新,武周革命之志隐现于宗庙雅乐中,此所谓'旧瓶酿新酒'之政治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