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迎俎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命太常寺改制郊庙乐章,以彰显盛唐礼乐之隆。《德明兴圣庙乐章》即为祭祀德明皇帝(李唐追尊先祖)与兴圣皇帝(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的专用乐章,由张说、贺知章等文臣奉敕撰作。"迎俎"一节,乃祭祀中迎献祭品之仪,其辞藻典丽,深蕴礼乐精神。
历史渊源
- 礼制背景:唐代郊庙祭祀承袭周汉旧制,尤重"俎豆之仪"。"俎"为盛放牺牲的礼器,象征敬天法祖。《礼记·乐记》载:"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荐黍稷,羞肝肺,为交神明也。"此诗"盛牲实俎"正合古礼。
- 乐章功用:玄宗朝修订《大唐开元礼》,强调"以乐降神"。"鼎煁阳燧"暗合《周礼》"阳燧取火"之制,玉盥则取《左传》"奉匜沃盥"之义,凸显祭祀的洁净庄严。
文学意蕴
诗中"有飶嘉豆"化用《诗经·小雅》"有飶其香",将祭品馨香与"大羹不和"(《礼记》载祭祀肉羹不调五味)的古朴传统相融。"侑以清乐"一句,呼应《仪礼》"工歌《鹿鸣》以乐宾"的礼乐相济思想,展现唐代"礼乐刑政"合一的政治理想。
文化象征
"玉盥阴精"以玉喻德,暗合《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细齐人情"则折射玄宗朝"因人情而制礼"(《通典》卷四十二)的礼制改革,使神圣祭祀兼具人文温情。此篇实为盛唐礼乐文明的诗化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