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的礼乐光华里,《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雍和》如一缕穿透时光的馨香,承载着那个时代最庄重的追思与最醇厚的礼乐精神。昭德皇后沈氏,作为唐德宗李适生母,其命运与中唐政局紧密交织——安史之乱中陷贼失踪的遭遇,成为德宗终其一生未能释怀的隐痛。当贞元元年(785年)朝廷为沈氏举行隆重的册谥典礼时,这套用于皇后庙祭的乐章便凝结着帝王家国双重的情感重量。
"我将我享,尽明而诚"开篇即以《诗经·颂》的古典句式,将祭祀者的虔敬姿态凝练成永恒的仪式瞬间。青铜器里蒸腾的黍稷芬芳("载芬黍稷"),祭台上沐浴净身的牺牲("载涤牺牲"),这些细节背后是周礼"敬天法祖"传统在唐代宫廷祭祀中的完美复现。而"懿矣元良,万邦以贞"的赞颂,既是对皇后德行的神圣化表述,更暗含德宗借母仪典范重塑中唐伦理秩序的深意。
乐章最动人的笔触落在"心乎爱敬,若睹容声"——当祭祀乐舞达到高潮时,参与者恍若目睹皇后音容。这种通神般的艺术体验,恰是唐代雅乐"乐以象德"理念的绝佳体现。《旧唐书·音乐志》载昭德皇后庙乐"情发于中,恭申孝享",正与此诗形成互文。在历史的长镜头下,这首看似程式化的庙堂乐章,实则是唐人用最精致的礼乐语言,在人间与彼岸之间架起的情感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