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长安城南的耤田被晨露浸润得一片苍翠。唐玄宗率百官行至先农坛前,礼官低声吟诵着新制的《舒和》乐章,笙箫与羽籥的韵律在祭祀的香烟中缓缓升腾。
这组《享先农乐章》诞生于开元盛世农耕文明与礼乐文明交融的黄金年代。史载玄宗"亲耕耤田,以示重农",太常寺据此创制整套祭祀乐舞。其中《舒和》作为迎神后的第二乐章,既承《永和》之庄重,又启《雍和》之欢愉,恰似春风拂过青苗的弧度。
"羽籥低昂"二句暗含周礼"六佾之舞"的遗韵。文舞者执羽籥如稻穗垂首,武舞者持干戚似锄耒起落,将农耕辛劳升华为艺术意象。后两句"望岁祈农"直指《礼记·月令》"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的古老传统,玄宗以九五之尊俯身垄亩的姿态,在乐辞中化作对"祥福非虚"的虔诚确信。
当编钟的余韵惊起坛边栖雀,这些鎏金的文字便永远凝固了大唐王朝对土地的敬畏。那些在典籍中沉睡的"躬耕帝籍"仪式,因这组乐章的存世,至今仍在纸页间散发着五谷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