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昭德舞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圣代修文德,明庭举旧章。两阶陈羽籥,万舞合宫商。
剑佩森鸳鹭,箫韶下凤凰。我朝青史上,千古有辉光。
淮海干戈戢,朝廷礼乐施。白驹皆就絷,丹凤复来仪。
德备三苗格,风行万国随。小臣同百兽,率舞贺昌期。

佚名

译文

圣代修文德,明庭举旧章。
圣明的时代推崇文治德政,光明的朝廷复兴先王典章。
两阶陈羽籥,万舞合宫商。
殿前台阶上陈列着羽籥之舞,万千舞姿与乐曲和谐相融。
剑佩森鸳鹭,箫韶下凤凰。
佩剑的朝臣如鸳鹭般肃立,箫韶之乐引得凤凰来仪。
我朝青史上,千古有辉光。
我朝青史留名,必将光耀千古。
淮海干戈戢,朝廷礼乐施。
淮海战事平息,朝廷礼乐昌明。
白驹皆就絷,丹凤复来仪。
贤士如白驹纷纷来投,祥瑞似丹凤再度降临。
德备三苗格,风行万国随。
德政感化边远之地,教化如风传遍万国。
小臣同百兽,率舞贺昌期。
微臣愿同百兽共舞,庆贺这昌盛时代。

词语注释

羽籥(yuè):古代文舞用的雉羽和管乐器
箫韶:舜乐名,后泛指庙堂雅乐
戢(jí):收敛,止息
絷(zhí):拴住马足,引申为笼络贤才
三苗:古代南方部族,代指边远地区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昭德舞歌二首创作背景

一、礼乐复兴的政治语境

西晋泰始年间(265—274),晋武帝司马炎为彰显"圣代修文德"的治国理念,命荀勖、傅玄等重制雅乐。此二首舞歌正是泰始二年(266年)新创的宗庙乐舞,用于祭祀文德明君。诗中"明庭举旧章"暗合《尚书·皋陶谟》"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典故,以复古礼乐昭示晋室承续华夏正统。

二、太康盛世的艺术映照

"淮海干戈戢"直指太康元年(280年)平吴之役后,天下一统的祥和景象。据《晋书·乐志》载,此时重建的宫悬乐舞达八佾之制,"万舞合宫商"正是太康礼乐鼎盛的写照。乐官将周代《大武》舞改编为《昭德》《宣武》二舞,以"剑佩森鸳鹭"的仪仗展现晋室武功文治。

三、祥瑞叙事中的意识形态

"丹凤复来仪"化用《诗经·卷阿》凤凰意象,与《宋书·符瑞志》所载"泰始四年凤凰二见"的祥瑞记录相呼应。傅玄在《晋鼓吹曲辞》中亦反复使用"白驹""百兽"等意象,构建出"德备三苗格"的儒家理想图景,使舞歌成为宣扬"风行万国随"王化思想的艺术载体。

四、文学史的双重意义

此组舞歌既延续了汉代《安世房中歌》的庙堂传统,又以"我朝青史上"的当朝叙事开创了南北朝庙堂文学的新范式。其骈俪化的四言句式与《文选》所录颜延之《宋郊祀歌》一脉相承,堪称中古雅乐文学演变的关键标本。

赏析

暮色四合时读这组郊庙乐章,仿佛看见盛唐气象在字句间流转。两首舞歌以金线般的笔触,编织出政治清明与礼乐昌盛的锦绣图景。

羽籥万舞中的礼乐图腾
"两阶陈羽籥,万舞合宫商"以动态意象构建礼乐空间。羽籥作为周代雅舞器具,在此既是实写庙堂乐舞,又暗喻《尚书》"舞干羽于两阶"的德化传统。陈寅恪曾言"唐承周制",诗中羽籥与宫商的交响,恰是周礼在唐代的活态传承。当剑佩森然如鸳鹭阵列,箫韶九成引凤凰来仪,器物声响皆化作德治的符号——傅璇琮解此"以物象代政教",凤凰意象更暗合《礼记》"圣人作乐以应天"的古老信条。

青史辉光里的双重时间
"我朝青史上"的宣告颇具深意。吴相洲《唐代乐府研究》指出,郊庙诗本质是"时间的折叠艺术",诗人将当下圣德嵌入"千古辉光"的历史长轴,形成现实与永恒的双重映照。这种时间修辞在第二首愈显精妙:"白驹"用《诗经》贤人聚朝典故,"丹凤"取《尚书》祥瑞现世之意,古今两个黄金时代在德治主题下完成叠印。

百兽率舞的政治寓言
结尾"小臣同百兽"化用《尚书·舜典》"百兽率舞"典故,钱志熙认为此乃"乐教政治学的诗性表达"。诗人自比率舞之兽,将个体融入"万国随风"的宏大叙事,这种微妙的身份建构,恰如葛晓音所言:"唐代郊庙诗总在集体仪式中寻找个体情感的支点。"淮海干戈止息的背景,更使礼乐复兴具有现实指向,任半塘《唐声诗》称此"乱后重建秩序的精神宣言"。

当丹凤的影子掠过青铜器纹饰般的诗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庙堂乐舞的盛况,更是一个民族对"德备三苗格"的理想政治永恒的渴慕。这组舞歌如青铜编钟,在时间的长廊里敲响清越的和鸣。

点评

名家点评:

  • 明·胡应麟《诗薮》
    "《昭德舞歌》二章,典丽宏整,有《雅》《颂》遗音。'两阶陈羽籥,万舞合宫商'句,尤见庙堂气象,非虚美也。"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晋代郊庙乐章多失传,此二首独存正声。'剑佩森鸳鹭,箫韶下凤凰'十字,写尽升平景象,所谓'盛世之音'者,其在斯乎?"

  • 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
    "以《周礼》入诗而不觉其滞,化《韶》《武》为词而愈显其新。末句'小臣同百兽,率舞贺昌期',直追《尚书·舜典》'百兽率舞'之境,然更具唐人气韵。"

  • 当代学者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此二首将礼乐教化与自然祥瑞熔铸一体,'白驹''丹凤'之喻承《诗经》比兴传统,而'德备三苗格'句则见儒家政治理想,可谓郊庙歌辞中情理兼备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