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寿和

2025年07月05日

时文哲后,肃事严禋。馨我明德,享于贵神。
大庖载盈,旨酒斯醇。精意所属,期于利人。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祀九宫贵神乐章。寿和
郊庙祭祀之歌。祭祀九宫贵神的乐章。寿和
时文哲后,肃事严禋。
当今明智的君主,庄严地举行祭祀。
馨我明德,享于贵神。
以我光明的德行献祭,供奉尊贵的神明。
大庖载盈,旨酒斯醇。
丰盛的祭品摆满案桌,醇香的美酒芳香四溢。
精意所属,期于利人。
诚心诚意地祈求,希望能造福人民。

词语注释

禋(yīn): 古代祭天的仪式,泛指祭祀。
馨(xīn): 芳香,这里指以德行感动神明。
庖(páo): 厨房,这里指祭祀用的供品。
旨酒(zhǐ jiǔ): 美味的酒。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大唐正步入盛世华章。九宫贵神祭坛前,青铜礼器泛着幽光,仿佛星辰坠地——这《寿和》乐章便诞生于彼时天人交感之际。

一、玄宗朝的礼乐重构

开元六年(718年),玄宗诏令重定郊庙礼乐。太常卿引《周礼·春官》"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的记载,在长安城南筑九宫坛。每岁孟春,皇帝亲祀九宫贵神(注:《旧唐书·礼仪志》载"九宫贵神,实司水旱"),此曲即为降神之乐。

二、乐章中的盛世密码

"大庖载盈"暗合《诗经·小雅》"既齐既稷,既匡既敕"的祭祀传统,而"旨酒斯醇"的描写,恰与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相印证——那壶中曾盛满西域进贡的葡萄美酒。

三、道教色彩的天人观

"精意所属"句透露出玄宗时期浓厚的道教气息。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将九宫与北斗九星对应,诗人王维在《奉和圣制》中亦写道"玉瑄趋文陛,金奏谒九宫",可见此乐实为道教仪轨与儒家礼制的完美融合。

暮鼓晨钟里,这十四字的祝祷承载着盛唐的气象:那"馨我明德"的袅袅余音,至今仍在敦煌残卷P.3608《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的朱批间隐约可闻。

赏析

这首《寿和》乐章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构建出唐王朝祭祀九宫贵神的盛大场景。开篇"时文哲后"四字如钟磬初鸣,既颂扬君主贤明,又暗示祭祀合乎天时。**"肃事严禋"**中的叠字运用尤见匠心,"肃"字带出凛然仪态,"严"字强化神圣氛围,与《毛诗正义》"祭神如神在"的训诂精神暗合。

诗中"馨我明德"的意象选择颇具深意。馨香不仅是物质供品,更成为道德芬芳的具象化表达,恰如孔颖达《礼记正义》所言"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大庖载盈""旨酒斯醇"**形成视听通感,祭祀的丰盛筵席在想象中浮现,而"醇"字既写酒浆之厚,又隐喻诚敬之笃,这种双关手法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被赞为"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情感表达上,诗歌呈现出由外而内的升华轨迹。从外在的"肃事"仪式,到内在的"精意所属",最终落点于"利人"的现世关怀。这种结构暗合《诗经·小雅》中"神嗜饮食,使君寿考"的祭祀逻辑,但更凸显儒家"民为神主"的思想。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类祭祀诗:"气象浑穆中自含灵动,庙堂之作而不失风人之旨。"

全诗最动人的是它在神圣与世俗间建立的微妙平衡。九宫贵神作为星辰化身,祭祀本为祈禳灾异,但诗人将"精意"最终指向人间福祉。这种处理方式,恰如《乐记》所谓"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使庄严的祭神乐章洋溢着温暖的人文光辉。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篇:"肃雍和雅,庙堂正音。'馨我明德'四字,尤见古人祭祀之诚,以德馨荐于神明,非徒具仪文而已。"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大庖''旨酒'之咏,典重中自含生机。结句'期于利人',使祀神之制顿生温厚之意,此盛唐气度也。"

近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指出:"精炼处全在动词运用,'肃''享''载''属'字字如鼎彝铸就,而'期于利人'一语,尤见祀神之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