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天地清和。玄宗李隆基立于大唐之巅,以"至矣丕构"四字道尽圜丘祭坛的巍峨壮丽——那不仅是土木之工,更是"烝哉太平"的盛世图腾。当《豫和》的雅乐在冬至日响彻长安南郊,青铜编钟震颤的每一声清响,都叠映着武德以来百年的山河重整。
史载玄宗亲祀圜丘凡十三次,每次必奏此章。"授牺膺箓"暗含深意,既取《河图》《洛书》祥瑞典故,又隐现张说等文臣以"圣人受命"为帝王谱写的天命叙事。而"复禹继明"之句,实为对贞观之治的隔代呼应,将太宗"如日照临"的治世理想,化作新朝雅乐中的金石遗韵。
细味"草木仁化"之语,可见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亲注《孝经》颁行天下的影子。彼时太常寺乐工排练此曲,宫商角徵羽间流淌的,正是帝王"德被草木"的儒家理想。那"凫鹥颂声"的意象,何尝不是《诗经·凫鹥》"公尸来燕来宁"的盛世回响?当祀官捧着苍璧跪拜昊天上帝时,乐章最后"无愧斯诚"的结句,已然超越仪式本身,成为整个盛唐的精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