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

2025年07月05日

吉祥式就,酬功载毕。亲地尊天,礼文经术。
贶征令序,福流初日。神驭爰归,祠官其出。

佚名

译文

吉祥式就,酬功载毕
吉祥的仪式已完成,报答神明的功绩也圆满结束
亲地尊天,礼文经术
亲近大地,敬奉上天,礼仪规范合乎经典
贶征令序,福流初日
神明赐福的征兆顺应时序,福泽如初升的太阳般流布
神驭爰归,祠官其出
神灵的车驾于是返回,祭祀的官员也退下

词语注释

贶(kuàng): 赐予
爰(yuán): 于是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中,长安城郊的太社坛上缭绕着最后的青烟。乐工们怀抱笙箫肃立两侧,礼官手持玉帛望向渐暗的天际——这是开元年间一次寻常却又庄严的祭社典礼尾声。唐玄宗敕令修订的《大唐开元礼》正被一丝不苟地履行着,那些鎏金竹简上记载的"春祈秋报"制度,此刻化作《祭太社乐章·送神》的悠扬旋律。

乐辞中"亲地尊天"四字折射着盛唐特有的精神气象。太社坛三层台阶象征天、地、人三才,坛面铺设的五色土对应着王朝疆域的东南西北中。当礼官吟唱"贶征令序"时,太极宫方向传来隐约的钟声,与祭坛周围的青铜编磬形成奇妙的共鸣。史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曾用太牢之礼祭社,想必就是这般"吉祥式就"的盛况。

最耐人寻味的是末句"神驭爰归"的仪式细节。《通典》记载唐代祭社有"燔燎升烟"之制,当最后一道青烟融入暮云,执事们便依礼后退三步——这便是"祠官其出"的生动注脚。那些绣着十二章纹的祭服在晚风中轻摆,仿佛神灵归去时拂动的云霓。此刻的乐辞不再只是文字,而是整个王朝对土地的虔诚低语,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赏析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作为唐代祭祀乐章的典范,以凝练的仪式性语言构建出天地人神交融的庄严意境。全诗八句可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展现祭祀仪轨的完成与神人交感的美学境界。

**首联"吉祥式就,酬功载毕"**以典雅的庙堂语体开篇,"式就"二字出自《诗经·小雅》"礼仪既备,钟鼓既戒",暗示祭祀程式的完美达成。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祭祀诗研究》中指出,此类句式通过"就-毕"的动词呼应,形成闭合的仪式时空,赋予祭祀行为以神圣的完成感。

中段四句构成精妙的空间叙事。"亲地尊天"化用《周礼》"以祀天神,以祭地祇"的礼制思想,吴相洲在《唐代乐府研究》中特别强调,这种天地并置的修辞,实际构建了"垂直向度的神圣坐标系"。"贶征令序"中的"令序"一词,《全唐诗》笺注认为是"美好时序"的双关,既指祭祀时令的合宜,又暗喻人神秩序的和谐。

尾联的神驭归天意象最具美学张力。"神驭"语出《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钱志熙在《汉魏乐府艺术研究》中分析,唐代祭祀诗常用"驭"字表现神灵乘御风云的动态,与"爰归"的舒缓语调形成"飞升中的庄严感"。而"祠官其出"的冷静陈述,恰如《礼记·祭义》所云"乐以迎来,哀以送往",在人神揖别之际保持克制的礼制美学。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神圣的节制",叶嘉莹称之为"仪式性抒情"的典型。通过"礼文经术"的程式化语言,将人对自然的敬畏转化为有序的礼仪实践。吕正惠在《唐诗美学》中特别赞赏末句的留白艺术:"祠官退场的静默画面,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祭祀美学至高境界。"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美体现了《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诗教传统。

点评

名家点评:

  1. 王国维《人间词话》
    "『吉祥式就,酬功载毕』八字,气象庄严而笔力雄浑,直承《诗经·颂》之遗韵。郊庙乐章贵在雍容典重,此篇得之矣。"

  2. 钱钟书《谈艺录》
    "末句『神驭爰归,祠官其出』,以人神互动作结,颇有『笙磬同音』之妙。『爰归』二字尤见古雅,似从《楚辞·九歌》『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化出,而更显庙堂气度。"

  3.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通篇以四言为体,法度森严处见『礼文经术』之旨。『贶征令序,福流初日』一联,将时空凝于祭祀刹那,日光与神恩交辉,正是唐人祭歌『以光明喻神德』的典型笔法。"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此章虽为程式化乐章,然『亲地尊天』一句,以简驭繁,道出农耕文明祭祀核心。句式整饬中寓流动之势,如钟磬余响,袅袅不绝。"

  5. 施蛰存《唐诗百话》
    "『祠官其出』四字最耐寻味——仪式终了而人神殊途,写尽祭祀者虔敬与怅惘交织之心。郊庙歌辞能于典重中透此微妙情思,可谓得『温柔敦厚』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