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中,长安城郊的太社坛上缭绕着最后的青烟。乐工们怀抱笙箫肃立两侧,礼官手持玉帛望向渐暗的天际——这是开元年间一次寻常却又庄严的祭社典礼尾声。唐玄宗敕令修订的《大唐开元礼》正被一丝不苟地履行着,那些鎏金竹简上记载的"春祈秋报"制度,此刻化作《祭太社乐章·送神》的悠扬旋律。
乐辞中"亲地尊天"四字折射着盛唐特有的精神气象。太社坛三层台阶象征天、地、人三才,坛面铺设的五色土对应着王朝疆域的东南西北中。当礼官吟唱"贶征令序"时,太极宫方向传来隐约的钟声,与祭坛周围的青铜编磬形成奇妙的共鸣。史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曾用太牢之礼祭社,想必就是这般"吉祥式就"的盛况。
最耐人寻味的是末句"神驭爰归"的仪式细节。《通典》记载唐代祭社有"燔燎升烟"之制,当最后一道青烟融入暮云,执事们便依礼后退三步——这便是"祠官其出"的生动注脚。那些绣着十二章纹的祭服在晚风中轻摆,仿佛神灵归去时拂动的云霓。此刻的乐辞不再只是文字,而是整个王朝对土地的虔诚低语,在天地间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