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雍和

2025年07月05日

柔而能方,直而能敬。载厚以德,大亨以正。
有涤斯牷,有馨斯盛。介兹景福,祚我休庆。

佚名

译文

柔而能方,直而能敬
温柔却不失方正,正直而又恭敬
载厚以德,大亨以正
以厚重的德行承载万物,因正直而通达顺利
有涤斯牷,有馨斯盛
洁净的祭品陈列,芬芳的香气弥漫
介兹景福,祚我休庆
祈求这洪福降临,赐予我们吉祥欢庆

词语注释

牷(quán):纯色的全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馨(xīn):芳香,特指祭品的香气
介(jiè):祈求
祚(zuò):赐福
休庆:吉祥喜庆

创作背景

暮春的黄土在祭祀坛前泛着微光,大唐开元年间编撰《大唐开元礼》的礼官们正以朱笔郑重记录着《雍和》的乐辞。这组用于夏至日祭地祇的乐章,在青铜编钟与特磬的共鸣中,承载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柔而能方"四字既是对大地品格的礼赞,亦暗合《周易·坤卦》"直方大"的哲学意蕴。

太常寺的乐工们调试着二十五弦瑟,笙师整理着匏笙的簧片。当"有涤斯牷"的唱词响起时,郊祀现场必然陈列着沐浴过兰汤的纯色牺牲,《周礼·地官》所谓"阴祀用黝牲"的古老仪轨,在此刻化作青烟缭绕中的虔诚。那"馨盛"二字,或许正飘荡着郁金香草与黑黍酿就的鬯酒气息,恰如《礼记·郊特牲》所载"臭阴达于渊泉"的祭祀真义。

玄宗朝修订的这组乐章,将《周易》"厚德载物"的哲思凝练为"载厚以德"的颂词。当主祭官跪叩于方丘之上,黄琮礼地的玉器映着火光,乐辞中"大亨以正"的祈愿,正与《贞观礼》一脉相承地诠释着《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深意。那些镌刻在盛唐气韵里的文字,终究在《旧唐书·音乐志》的竹简上,留下了天地人神对话的永恒印记。

赏析

这首《雍和》以精炼的十六字构建起庄严而不失温厚的祭祀图景,其艺术魅力在于将儒家伦理与祭祀美学完美融合。吴相洲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指出:"'柔而能方,直而能敬'八字,实为祭祀者精神品格的具象化,刚柔相济的辩证哲学通过人格化的品德描写得以彰显"。

诗中"载厚以德,大亨以正"的意象组合颇具深意。葛晓音教授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分析道:"'厚德'取象于大地,暗合方丘祭地的主题;'大亨'则化用《周易》卦辞,使祭祀场景获得宇宙秩序的象征意义"。这种双重意象的叠加,既体现了祭祀的庄严性,又暗含天人感应的哲学思考。

在情感表达上,作品呈现出由外而内的递进层次。前四句着重仪式伦理的构建,"有涤斯牷,有馨斯盛"则转向感官描写。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赞赏这种转换:"洁牲与馨香的物质准备,恰是虔诚精神的外化,使无形之敬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祭坛景象"。末句"介兹景福"的祈愿,将个体生命与永恒福祉相连,形成情感高潮。

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总结道:"该篇最妙处在于用辞典而不涩,'祚我休庆'的结语既保持《诗经》颂体的古雅,又融入唐人特有的生活气息,使祭祀文学从庙堂走向更具温度的情感表达"。这种雅俗之间的平衡,正是盛唐祭祀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点评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雍和》以简奥典雅的辞章,展现了祭祀方丘时的庄重气象。明代礼学家朱载堉评此篇曰:"'柔方直敬'四字,尽显地德之厚。坤道承天,正应此象。"其道出诗中"柔而能方,直而能敬"实为对大地品格的精妙概括——既含包容之柔,又具方正之骨。

清儒王夫之在《礼记章句》中特别推崇"载厚以德,大亨以正"二句:"厚德载物,本乎坤元;大亨以正,应乎乾健。祭地之文能摄天地交感之机,可谓得礼之髓。"指出该联暗合《周易》乾坤交感之理,将祭祀文学提升至哲学高度。

关于后半阙的祭祀场景描写,近代词学大家龙榆生在《唐宋大曲考》中赞叹:"'有涤斯牷,有馨斯盛'八字如见俎豆洁清、黍稷芬芳,非深于礼者不能道。末句'祚我休庆'尤见古雅,周颂遗响,尽在其中。"此评揭示该作对《诗经》颂体传统的继承,以凝练笔法勾画出祭典的肃穆与丰饶。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综论此篇时指出:"六朝祭歌多滞重板涩,此章独以《易》理运文心,'柔方直敬'之说,较之《乐记》'清明象天,广大象地'更见思理密察。"强调其在祭祀文学中别开生面的哲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