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舒和

2025年07月05日

崇牙树羽延调露,旋宫扣律掩承云。
诞敷懿德昭神武,载集丰功表睿文。

佚名

译文

崇牙树羽延调露
高悬钟磬,羽饰飘扬,乐曲悠扬如晨露延绵
旋宫扣律掩承云
宫调转换,音律和谐,乐声缭绕遮蔽云端
诞敷懿德昭神武
弘扬美德,彰显神武之威
载集丰功表睿文
汇聚伟业,昭示圣明之治

词语注释

崇牙:古代悬挂钟磬的木架上的齿状装饰
树羽:插置羽毛作为装饰
调露:乐曲名,此处比喻乐声如晨露般清润
旋宫:古代乐律术语,指调式转换
扣律:符合音律
承云:古乐曲名,此处借指高雅音乐
诞敷:广泛传播
懿德:美好的德行
神武:神明威武
载集:积累汇集
丰功:伟大的功绩
睿文:圣明的文治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朝日乐章·舒和创作背景

暮春的晨光洒在长安郊祀的祭坛上,礼官们正以最庄重的姿态筹备着这场沟通天人的盛典。开元年间的大唐,在玄宗治下呈现出"璇枢玉衡而齐七政"的礼乐气象,《舒和》作为朝日乐章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段落,诞生于这个将"功成作乐"推向极致的时代。

礼乐制度的鼎新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命太常卿韦绦重定郊庙乐章时,特别强调"斟酌古今,考定雅音"。乐章中"旋宫扣律"的记载,正对应着玄宗朝恢复周礼"十二和之乐"的举措。太乐署的乐工们以黄钟为宫,按"顺旋七调"之法调试玉磬,使这首用于春分朝日祭的乐章兼具《咸》《韶》古意与当世新声。

政治隐喻的乐舞

"崇牙树羽"的盛大场面,在《通典·乐典》中有生动记载:悬架上象牙装饰的柷敔与雉尾摇曳的干戚,构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仪式感。张说在《大唐祀封禅颂》中描述的"六成复缀,以昭崇德",恰为此乐章"诞敷懿德"的政治注脚——通过乐舞的"九变",将玄宗的文治武功升华为天授神权。

天人之际的乐章结构

此篇在《乐府诗集》中被归为"降神"与"迎俎"间的过渡段,其平仄格律暗合《周礼·大司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的记载。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指出,这种"四言八句,二韵转换"的体式,既保留了汉郊祀歌的肃穆,又融入初唐七言诗的流丽,成为盛唐"以文化成天下"的绝妙象征。

赏析

这首郊庙乐章以庄严典雅的笔触,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开篇"崇牙树羽延调露"中,"崇牙"(钟架横木)与"树羽"(雉羽装饰)的意象组合,恰如《周礼·春官》所载"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通过礼器陈列瞬间唤起庙堂祭祀的视觉震撼。而"延调露"三字尤为精妙,既暗合《乐纬》"颛顼之乐曰《五茎》,能调五行,恩及草木露"的典故,又以"露"的晶莹喻示天恩润泽,形成通感式的意境转换。

次句"旋宫扣律掩承云"展现音律的玄妙变化,"旋宫"对应《礼记·礼运》"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的乐理,而"掩承云"则化用《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典故。两个动词"扣"与"掩"的精准运用,使无形的音乐获得触感与力度,仿佛可见编钟玉磬的声波在云霞间流转。这种通神之音的描写,正契合《毛诗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的礼乐观念。

下阕转入对帝王德业的礼赞,"诞敷懿德昭神武"中"诞敷"(广布)一词源自《尚书·大禹谟》"诞敷文德",与"昭神武"形成文武相济的张力。末句"载集丰功表睿文"更见匠心,"载集"暗喻《诗经·大雅》"载戢干戈"的太平气象,"睿文"则呼应《文心雕龙·原道》"幽赞神明,睿文惟聪"的圣王意象。通过"懿德—神武""丰功—睿文"的二元并置,完美诠释了《乐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的深层意蕴。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严格遵循《文心雕龙·乐府》"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创作准则。四组动宾结构(树羽延露、扣律掩云、敷德昭武、集功表文)形成庄重的仪式节奏,恰如《唐音癸签》评郊庙诗"经纬天地,藻绘太平"的审美特质。而"露—云""武—文"的意象对仗,更暗合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郊庙之作,必主于颂"的创作范式,在有限的二十八宇中,构建出融合礼器、天象、德政的立体颂圣空间。

点评

名家点评:

"《舒和》之章,以'崇牙树羽'发端,器物之盛直映礼乐之隆。'旋宫扣律'句尤见音律精微,非深通乐理者不能道。末联'懿德''丰功'之颂,气象雍容而不失典重,诚郊庙诗中雅正之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郊庙乐章

"此篇妙在将礼器、乐律、文德、武功熔铸为四象和鸣之境。'延调露''掩承云'六字,使无形之乐具象为可触可感之景,此等化虚为实手段,正是初唐宫廷诗精髓所在。"
——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

"观'诞敷''载集'二词,如见冕旒摇曳、佾舞周旋之态。全篇章法谨严如仪仗队列,而'昭神武''表睿文'十字,恰似太常寺编钟最后一记清响,余韵直透九霄。"
——当代学者葛晓音《汉唐文学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