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五

2025年07月05日

桂殿江乌对,雕屏海燕重。只应多酿酒,醉罢乐高钟。

佚名

译文

桂殿江乌对
桂木宫殿前,江边的乌鸦成双成对
雕屏海燕重
雕花屏风上,海燕的图案层层叠叠
只应多酿酒
只该多多酿造美酒
醉罢乐高钟
待到醉意朦胧时,欢乐地聆听那高悬的钟声

词语注释

桂殿:用桂木建造的宫殿,象征华贵
江乌:江边的乌鸦,乌拼音wū
雕屏:雕刻精美的屏风,屏拼音píng
海燕:海鸟名,古人常作为装饰图案
重:重叠,重复,这里指图案繁复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五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绮丽回响

《伊川歌》作为唐代乐府杂曲歌辞,诞生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华章中。其第五首以"桂殿""雕屏"起兴,实为宫廷宴乐文化的艺术投射。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朝设教坊新制曲调四百余,此作或为配燕乐而作的酒筵歌辞,折射出"霓裳羽衣"时代贵族生活的精致剪影。

金樽映照的盛世光晕

诗中"多酿酒""乐高钟"的意象,与《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的"玄宗于宫中造酒窟,赐宴极欢"的史实相呼应。考古发现的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其纹饰中胡旋舞与宫廷宴饮场景,恰可视为此诗"醉罢乐高钟"的物证。诗人以工笔勾勒殿宇飞禽,却以泼墨写意酒乐狂欢,暗合张说《大唐祀封禅颂》中"钟鼓锵锵,羽旄央央"的盛世气象。

绮罗背后的精神图景

此作表面写尽宫廷奢靡,然细究"只应"二字,可窥见文人侍宴时的微妙心境。参照敦煌写本P.2555中相似题材的宴饮诗,可知这类作品常于颂圣中隐含规讽。天宝三年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的史实,暗示着盛唐绮丽文风下已潜伏着"醉罢"之后的清醒与隐忧,使这首短歌成为盛世华服上一枚意味深长的绣纹。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五》以精妙的意象组合构筑出富丽深沉的意境。首句"桂殿江乌对"中,"桂殿"作为宫殿的美称,与"江乌"形成鲜明对比,一华美一野趣,暗含人世荣华与自然野逸的对照。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江乌'意象的运用,使宫廷诗突破了传统窠臼,注入清新气息"。

次句"雕屏海燕重"延续宫廷意象,"雕屏"的精致与"海燕"的自由形成张力。"重"字尤为精妙,既指屏风上海燕图案的层叠繁复,又隐喻宫廷生活的压抑感。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述:"诗人通过器物纹饰与自然生灵的并置,暗示了被束缚的自由渴望"。

后两句转入抒情,"只应多酿酒"的"只应"二字透露出无奈与旷达并存的复杂心绪。末句"醉罢乐高钟"中,"醉"与"乐"的关联,体现了唐代士人典型的酒神精神。学者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分析:"此处的'高钟'既是实指宫廷钟声,又象征时间流逝,醉中听钟的描写,将及时行乐与生命意识完美融合"。

全诗情感脉络由外而内,从视觉意象渐入心灵抒怀。前两句的富丽物象与后两句的放达情怀形成张力,正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所言:"外表绮丽而内里超脱,正是盛唐诗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体现"。诗人通过精炼的二十字,完成了从宫廷场景到人生感悟的升华,展现了唐人特有的豪迈与深邃。

点评

诗词原文:
桂殿江乌对,雕屏海燕重。
只应多酿酒,醉罢乐高钟。

名家点评:

  •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此二联以'桂殿''雕屏'之华,映'江乌''海燕'之野,宫阙与自然相衔,如画工设色,浓淡相宜。末句'醉罢乐高钟'五字,尤见盛唐气韵——非颓然之醉,乃胸次豁达之醉也。"

  • 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论及:
    "『重』字妙绝!既状海燕双飞之态,复暗合雕屏金漆层叠之工。诗人以器物之精丽,反衬醉乐之天真,似嘲似羡,曲笔生姿。"

  • 林庚《唐诗综论》:
    "『多酿酒』三字,直白如话,却将宫廷宴饮的奢靡,化为生命本真的欢愉。太宗(注:此诗或传为李世民作)帝王身份下,忽露赤子心肠,此正初唐诗歌未染匠气的可贵处。"

  •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结句钟声高响,余韵悠然。醉中闻钟,是顿悟?是沉酣?诗人不言,而时空在此一瞬凝驻。唐人气象,往往于不经意处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