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创作背景
在盛唐的礼乐光华里,《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如一枚温润的玉磬,承载着天人感应的庄严与山河永固的祈愿。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命张说、贺知章等文士重定郊庙乐章,此篇便诞生于这场融合儒家礼制与文学之美的国家典仪工程中。
其文字深处跃动着《周礼·大司乐》"以乐德教和"的古老基因,又浸润着初唐"颂美王化"的文学传统。"坤道降祥"二句,将《周易》"坤厚载物"的哲学意象化为祭祀青词,既是对《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的礼学呼应,亦暗合玄宗朝《大唐开元礼》中"祭神州于北郊"的典制安排。那"水土既调"的咏叹,恰是开元盛世"河清海晏"的文学镜像,史载此时"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旧唐书·玄宗纪》),乐章中的"三极泰""九区平"遂非虚美之辞。
当太常寺的雅乐升起,这十六字骈句便随着鎏金编钟的震荡,将《毛诗序》"美盛德之形容"的颂传统,化作大唐山河的永恒祝祷。那些镀着金粉的音符里,既有张说《大唐封祀坛颂》的庙堂气象,又藏着李白"圣代复元古"的盛世回响,成为开元时代精神最精致的礼乐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