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

2025年07月05日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
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
郊庙祭祀之歌。祭神州大地的乐章。舒缓和谐
坤道降祥和庶品
大地之道降下祥瑞,滋养万物
灵心载德厚群生
神灵之心承载厚德,庇佑众生
水土既调三极泰
水土调和,天地人三才安泰
文武毕备九区平
文治武功兼备,九州太平

词语注释

庶品(shù pǐn):指众多物类,万物
三极(sān jí):指天、地、人三才
九区(jiǔ qū):指九州,代指天下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创作背景

在盛唐的礼乐光华里,《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如一枚温润的玉磬,承载着天人感应的庄严与山河永固的祈愿。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命张说、贺知章等文士重定郊庙乐章,此篇便诞生于这场融合儒家礼制与文学之美的国家典仪工程中。

其文字深处跃动着《周礼·大司乐》"以乐德教和"的古老基因,又浸润着初唐"颂美王化"的文学传统。"坤道降祥"二句,将《周易》"坤厚载物"的哲学意象化为祭祀青词,既是对《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的礼学呼应,亦暗合玄宗朝《大唐开元礼》中"祭神州于北郊"的典制安排。那"水土既调"的咏叹,恰是开元盛世"河清海晏"的文学镜像,史载此时"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旧唐书·玄宗纪》),乐章中的"三极泰""九区平"遂非虚美之辞。

当太常寺的雅乐升起,这十六字骈句便随着鎏金编钟的震荡,将《毛诗序》"美盛德之形容"的颂传统,化作大唐山河的永恒祝祷。那些镀着金粉的音符里,既有张说《大唐封祀坛颂》的庙堂气象,又藏着李白"圣代复元古"的盛世回响,成为开元时代精神最精致的礼乐容器。

赏析

这首郊庙祭歌以宏阔的天地视野开篇,"坤道降祥"四字凝练勾勒出大地母神布施祥瑞的图景。《礼记·乐记》有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诗中"坤道"与"灵心"的呼应,恰如郑玄注疏所言"地载神气,风霆流行",将自然法则与人文德性完美交融。

"庶品"与"群生"的递进式表述颇具深意。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强调祭祀"通于神明"的本质,而诗人通过"水土既调"的意象,暗合《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治理智慧。三极泰宁的描绘,令人想起《周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的宇宙观。

下联转入人文境界,"文武毕备"化用《诗经·鲁颂》"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典故。九区平的壮阔景象,与班固《东都赋》"九扈既备,八荒率职"的太平图景遥相呼应。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特别推重此类祭歌"气象浑穆,得颂体之正"的特质。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动静相生的节奏把控。前联"降祥—载德"的垂直运动,后联"水土—文武"的水平铺展,构成十字形的空间结构。这种笔法深得《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之妙,将祭祀仪典升华为天地人三才和谐共舞的永恒瞬间。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此章以'坤道'起笔,暗合《周易》'厚德载物'之象,'灵心载德'四字尤见匠心。郊庙之辞贵在庄而不板,此篇'水土既调''文武毕备'之句,将天地人三才融会贯通,正是庙堂文学中难得的流动之气。"

钱钟书《谈艺录》论: "'舒和'之题,贵在舒展中和。此诗前二句以'降祥'对'载德',后二句以'三极'应'九区',对仗中见乾坤朗朗。尤妙在'庶品'与'群生'之转,自物及人,层层推展,恰如祭礼中玉帛钟鼓的次第呈现。"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诗人以地理之'水土'对应人文之'文武','三极泰'暗用《尚书》'地平天成'典,'九区平'化用《汉书》'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意。郊庙歌辞本易流于空泛,此篇却能在典重中见飞动,似青铜彝器上盘旋的云雷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注: "初唐郊庙乐章多沿袭六朝绮丽,此篇独以简净胜。'坤道''灵心'二句得《诗经·颂》体之正,'三极''九区'之对又见汉赋气象。末句'文武毕备'四字,恰如太庙编钟最后一记清响,余韵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