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

2025年07月05日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含育九区,保安万国。
诚敬无怠,禋祀有则。乐以迎神,其仪不忒。

佚名

译文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
大地承载万物,四方归附仁德
含育九区,保安万国
滋养九州疆土,护佑天下万邦
诚敬无怠,禋祀有则
虔诚恭敬不懈怠,祭祀礼仪有章法
乐以迎神,其仪不忒
奏乐恭迎神明,仪式庄重无差

词语注释

黄舆:指大地(舆指车舆,喻载物之体)
赤寰:指天下(赤指南方,寰指寰宇)
禋祀(yīn sì):古代祭天礼仪
忒(tè):差错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钟鼓初动时。盛唐的祭祀雅乐《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正诞生于这样一个天人交感的历史时空。作为《开元十一年祭神州乐》的迎神乐章,其文字虽简,却承载着千年华夏礼乐文明的厚重基因。

一、神州祭祀的礼制渊源

唐王朝承周礼遗风,依《周礼·春官》"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之制,将神州地祇列为国家大祀。玄宗朝修订《大唐开元礼》时,更将祭神州仪式规范化,每岁立冬后亥日,于北郊方丘行祭,其礼制规格仅次于祭天。此乐章正是祭祀初启时,以清庙之音召唤神州精魂的庄严序曲。

二、开元盛世的礼乐重构

开元五年(717年),玄宗命太常卿韦绦主持"刊定雅乐",集张说、贺知章等文臣重制郊庙歌辞。此乐章以四言为体,暗合《诗经》雅颂遗韵。"黄舆厚载"取《周易》"坤厚载物"之象,"赤寰归德"则化用《尚书》"赤县神州"典故,彰显盛唐"文质彬彬"的礼乐美学。当时太常寺协律郎张文收更依古制重定黄钟宫调,使文字与乐律达到"天地同和"的境界。

三、天人感应的文化密码

"含育九区"暗合《河图》"九州分野"之说,与唐十道制相呼应。考《旧唐书·礼仪志》,玄宗曾诏令"天下诸州各建社稷坛",此句正是对中央与地方祭祀体系的理论升华。而"保安万国"之语,实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亲祭神州时新增,折射出盛唐"四夷来王"的统治合法性建构。

四、礼乐文明的当代回响

敦煌P.3619号写本显示,此乐章在晚唐仍被教坊传习。其"乐以迎神"的仪轨,可追溯至汉代《郊祀歌》"嘉笾列陈,庶几宴享"的传统,下启宋代《政和五礼新仪》中的祀神乐章。那些镌刻在青史中的黄钟大吕,至今仍在东亚礼乐文化圈荡起绵绵余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郊庙祭祀乐章中的迎神曲,以庄严典雅的语汇构筑起天人感通的祭祀空间。吴相洲在《唐代乐府制度与诗歌》中指出:"唐代祭神州乐章体现着‘礼乐相济’的仪式美学,此篇迎神曲以简净的韵文完成对地祇的礼赞,堪称仪式文学的典范。"

开篇"黄舆厚载,赤寰归德"二句,周啸天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评点:"‘黄舆’喻指大地,‘赤寰’象征神州,天地对举间暗含《周易》‘厚德载物’的哲学。祭祀者以色彩意象构建神圣图景,黄土的沉厚与赤土的炽烈形成张力。"其中"含育九区,保安万国"的宏大叙事,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认为:"将自然地理人格化为德性象征,体现唐代‘以德配天’的祭祀理念,九区万国的空间延展暗示着帝国疆域与神灵护佑的叠合。"

下阕转入祭祀仪轨的描摹,"诚敬无怠,禋祀有则"二句,李浩在《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阐释:"‘诚’字为全篇诗眼,《礼记·祭统》云‘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诗人以最简练的笔法勾画出‘祭如在’的庄敬氛围。"末句"乐以迎神,其仪不忒",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称许:"八个音节中完成‘乐—神—仪’的三重奏鸣,‘不忒’二字稳若磐石,既是对《诗经·鲁颂》‘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的化用,又透露出唐人制礼作乐的从容气度。"

全诗在意象经营上,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指出:"黄舆、赤寰的色相庄严,九区、万国的空间恢弘,共同构成祭祀文学特有的‘神圣地理学’。"而情感表达方面,陈尚君在《全唐诗补编》校注中强调:"不同于个人抒情诗的缠绵,此作在‘诚敬’与‘礼仪’的平衡中,展现集体性宗教情感特有的节制之美,堪称唐代仪式文学的圭臬。"

点评

名家点评

"此篇迎神之章,庄而不板,华而不靡。'黄舆厚载,赤寰归德'八字,已尽天地之德。黄者土德,赤者火德,厚载归德,见坤元之象。'含育九区,保安万国',则帝王之心,天地之心也。其辞简,其义丰,郊庙之音,正当如此。"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迎神之乐,贵在诚敬。'诚敬无怠,禋祀有则',非深于礼者不能道。末句'乐以迎神,其仪不忒',尤见古人祭祀之精义:乐以和神,仪以肃志,二者不可偏废。"
——近代·王国维《观堂礼乐考》

"六朝以降,郊庙歌辞多失之浮华。此章独得《诗经·颂》体遗意,'含育''保安'之语,直追《周颂》'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气象。唐人祭歌之佳者,往往类此。"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