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的长安城郊,太常寺的礼官们正以青圭丈量着最后一缕天光。开元十三年的春祭将至,新制的《祭神州乐章》在梨园弟子的笙箫中反复调试,乐工们额间渗出细汗——这组由张说奉敕重修的郊庙歌辞,正承载着玄宗皇帝"广济洪恩"的盛世理想。
青铜鼎中升起的檀烟勾勒出古老仪轨的轮廓。《周礼·春官》记载的"大司乐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传统,此刻在太乐令的指挥下化作新的韵律。当"草树沾和"的唱词响起时,礼官将瑶币沉入渭水,粼粼波光中仿佛可见《山海经》所述"神州者,地之中心"的古老信仰。
送神乐段特有的羽调式音阶在编钟上流淌,这源自汉代《郊祀歌》"神之斿,过天门"的遗韵。太常博士低声吟诵着郑玄注《礼记》"乐九变而神降"的典章,而灵轩车驾已随着"飞沉沐惠"的余音没入终南山雾霭。盛唐的祭祀乐章,就这样在《诗经·楚茨》"钟鼓送尸"的古老仪式与现代律吕间,完成了对神州大地的诗意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