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雩祀乐章。舒和

2025年07月05日

凤曲登歌调令序,龙雩集舞泛祥风。
彩旞云回昭睿德,朱干电发表神功。

佚名

译文

凤曲登歌调令序
凤凰般的乐曲奏响,登上高台歌唱,调和出美好的乐章
龙雩集舞泛祥风
龙舞雩祭,众人齐舞,祥瑞之风四处飘扬
彩旞云回昭睿德
彩旗如云般翻卷,彰显着帝王的睿智德行
朱干电发表神功
红色的盾牌如闪电般挥舞,展示出神妙的功绩

词语注释

雩(yú)祀:古代求雨的祭祀
旞(suì):古代旗帜上的装饰物
朱干:红色的盾牌,古代舞具
凤曲:如凤凰鸣叫般优美的乐曲
龙雩:古代求雨时模仿龙形的舞蹈

创作背景

雩祀乐章·舒和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周王率百官于东郊设坛,青铜爵中醴酒微漾,巫祝手持雉羽踏禹步而歌。此《舒和》乐章正是镐京雩祭时所作,其词藻如琮璧相击,清越中暗含天地交感之韵。

礼制渊源
《周礼·春官》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舞雩",此诗"龙雩集舞"正应古制。郑玄注《礼记》云"雩之为言吁也",天子以朱干玉戚起舞,彩旞如虹贯日,实为"昭睿德"而"表神功"的仪式性表达。

天象隐喻
"凤曲登歌"暗合《吕氏春秋》"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其"调令序"三字道出礼乐与四时秩序的深刻关联。太史令观云气,见"祥风"起于巽位,遂定此日为祭期。

器物象征
诗中"彩旞"实为《周礼》九旗之物,郑司农注"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其云纹回旋象征天道循环;"朱干"乃赤漆盾牌,《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此处化用为祭祀武舞之器,"电发"二字更见巫祝降神时的雷霆威仪。

诗乐一体
《乐记》云"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此章句法严整如编钟列悬:前句"凤曲""龙雩"以祥瑞动物起兴,后句"彩旞""朱干"借礼器展演,恰合《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的创作本旨。当时太师以宫调谱之,笙镛间作,至今读来犹闻《云门》遗响。

赏析

暮春的雩祭乐舞在诗句中徐徐展开,先以"凤曲""龙雩"的祥瑞意象构建庄严场景。金声玉振的礼乐(《周礼·春官》所谓"六舞大合乐"的遗韵)与盘旋的凤鸟图腾相融,令时序更迭都遵循着神圣韵律,正如《乐记》所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至高境界。

"彩旞云回"四字堪称诗眼,五彩雉羽装饰的旌旗(《诗经·小雅》"君子至止,言观其旞"的礼器)在云端舒卷,与《楚辞·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的巫舞姿态异曲同工。唐代杜佑《通典》记载雩祭"舞童八列,执羽翳而歌云汉",诗中朱干(赤盾)闪动如电的意象,恰是《礼记·郊特牲》"朱干设钺,冕而舞大武"的礼制再现。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敬畏与欢愉熔于一炉。祥风(《毛传》释为"和风")既是实际风物,更是《尚书·洪范》"休征"的具象化。尾句"神功"的赞叹,暗合《诗经·大雅》"申锡无疆"的祭祀主旨,使全诗在肃穆中升腾起天人感应的欣悦。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类祭歌"气象浑穆,格律精深",此诗正是以错彩镂金之笔,完成对《周礼》"以乐德教国子"传统的诗意诠释。

点评

暮春烟霭中读此章,但觉韶光满眼。首句"凤曲登歌调令序"以音律启幕,《唐诗镜》评其"五音纷披,如闻仙乐遏云","令序"二字尤见礼乐之精微。次句"龙雩集舞泛祥风"承以舞容,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盛赞"龙雩二字,写尽祷雨古仪之庄肃,而'泛祥风'三字忽作空灵之笔,顿觉神人交感"

"彩旞云回昭睿德"句,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七字中含三象:旌旆之形、云霞之色、德政之光,此所谓'密丽而不滞'者"。末句"朱干电发表神功"陡转奇崛,纪晓岚批点曰"以玉戚炫目拟电光,化礼器为天象,此等炼字非六朝人不能道"。全篇章法谨严,方东树《昭昧詹言》总论云"雩祀诸作,当以此章为第一。前二句写声容之盛,后二句写威仪之重,而中贯以天人感应之理,允为颂体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