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颂·泮水

2025年07月05日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佚名

译文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欢欣来到泮水边,采摘水芹心悠然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鲁侯大驾已光临,远远望见旌旗展
其旂茷茷,鸾声哕哕
旌旗猎猎迎风扬,鸾铃和鸣声悠扬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无论尊卑皆随行,共随鲁侯向前方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欢欣来到泮水旁,采摘水藻心欢畅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鲁侯大驾已来临,骏马雄健蹄声壮
其音昭昭,载色载笑
谈吐清朗声洪亮,和颜悦色带笑颜
匪怒伊教
不怒自威施教化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欢欣来到泮水岸,采摘莼菜心悠然
在泮饮酒
泮宫设宴共举觞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畅饮美酒祈洪福,天赐长寿永不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遵循先王治国道,降服四方叛逆徒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庄重威严鲁僖公,恭谨修明其德行
维民之则
堪为百姓好楷模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文武双全德兼备,英明直追先祖功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勤勉英明鲁僖公,能修其德政清明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勇猛如虎众将士,泮宫献耳显战功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善审如皋陶贤臣,泮宫献俘显法度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贤才济济满朝廷,能广施德惠黎民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军容壮盛又辉煌,不喧哗也不张扬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牛角雕弓弯如月,成束箭矢密如林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猫头鹰翩翩飞来,栖息在泮宫树林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那觉悟的淮夷族,前来进献其珍宝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大龟象牙皆呈上,还有南方贵金属

词语注释

泮水(pàn shuǐ):古代学宫前半月形水池,后借指学宫
戾止(lì zhǐ):到达,来临。戾,至。
茷茷(pèi pèi):旗帜飘扬的样子
哕哕(huì huì):有节奏的铃声
蹻蹻(jiǎo jiǎo):强壮勇武的样子
茆(mǎo):莼菜,水生可食植物
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计数献功
觩(qiú):弓弯曲的样子
鸮(xiāo):猫头鹰
琛(chēn):珍宝

创作背景

鲁颂·泮水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语境

《泮水》诞生于春秋时期鲁僖公时代(前659-前627年在位),是《诗经·鲁颂》中极具仪式感的颂诗。其时周室衰微,鲁国作为周公旦封邑,以"秉周礼"自居。诗中"淮夷攸服"暗指僖公十三年(前647年)与齐桓公盟会咸丘共谋伐淮夷之事,《春秋》载"公会齐侯于咸",青铜器铭文亦见"鲁侯御戎"记载。

建筑象征

泮宫为鲁国特有礼制建筑,半圆形水池(泮水)象征"辟雍"半制,郑玄注《礼记》云:"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诗中三章以"采芹""采藻""采茆"起兴,实为祭祀前"释菜礼"的文学呈现,《周礼·春官》载"春入学,舍采合舞",这些水生植物正是敬献先师的礼器。

战争叙事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对应上古军礼,《礼记·王制》有"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的记载。淮夷献琛情节与《后汉书·东夷传》"厉王无道,淮夷入寇"形成互文,鲁国以文化征服替代武力征伐,故诗中特别强调"允文允武"的平衡。

礼乐深意

"鸾声哕哕""载色载笑"的描写,实为"五礼"中军礼与嘉礼的结合。《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礼乐德之则",诗中反复出现的"德"字(敬明其德、克明其德),正是对《尚书·康诰"明德慎罚"的礼治呼应。末章"飞鸮食葚"化用《豳风·鸱鸮》典故,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文化同化的隐喻。

赏析

《鲁颂·泮水》以欢快的笔调描绘鲁侯平定淮夷后于泮宫庆功的盛况,全诗八章层层递进,将礼仪之隆、武功之盛与德化之美熔铸为一幅庄严而灵动的礼乐画卷。

意象经营中的礼乐精神
诗中"泮水""芹藻""鸾声""角弓"等意象群,构成周代礼制的符号系统。学者程俊英指出:"采芹、采藻的仪式性动作,实为古代'释菜礼'的文学呈现,象征对先师圣贤的礼敬"(《诗经注析》)。而"飞鸮集林"的意象尤为精妙,《毛诗正义》释为"鸮鸟恶声,今食葚改音,喻淮夷被德化而献琛",赋予自然物象以政治教化的深意。

情感张力的双重维度
诗歌情感呈现明暗交织的特质。表层是"载色载笑"的欢宴,里层却暗涌"桓桓于征"的肃杀。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关注到"匪怒伊教"四字:"鲁侯之威仪非以怒立,乃以教化显,此见周人以德服人之要义"。这种刚柔并济的情感表达,正是《诗经》"温柔敦厚"诗教的典范。

结构艺术与历史叙事
全章采用复沓递进式结构,前三章以"思乐泮水"起兴,后五章转赋体直陈。王国维《观堂集林》评点:"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终臻'元龟象齿'的盛世图景,此种章法实开汉赋'劝百讽一'之先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献馘""献囚""献功"的叙事序列,郑玄笺注认为这构成了完整的"军礼叙事",彰显"以武功成文治"的周代政治理想。

德化主题的经典表达
末章"飞鸮怀音"的隐喻,被历代经学家视为全诗点睛之笔。朱熹《诗集传》阐释:"凶物变嘉,见德化之极功",方玉润《诗经原始》更进一步指出:"不直言王化而云鸮食桑葚,此《诗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这种以自然喻人事的手法,使政治颂诗获得了超越时代的审美价值。

在青铜铭文般的庄重与民歌般的活泼之间,《泮水》找到了独特的艺术平衡。正如现代学者扬之水所言:"当'鸾声哕哕'遇见'桑葚好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鲁国的凯旋,更是整个华夏文明对'武以止戈,文以载德'的理想表达"(《诗经别裁》)。"

点评

《鲁颂·泮水》作为《诗经》中颂扬鲁僖公文治武功的庙堂乐章,历代名家对其赞颂有加: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泮水》一诗,典重高华,当为《鲁颂》之冠。'思乐泮水'三章叠咏,藻采纷披,如见旌旄鸾佩之盛。'穆穆鲁侯'以下,笔力沉雄,直追《商颂》气象。"

**朱熹《诗集传》**则点明其政治意蕴:"此诗言僖公能修泮宫,复古制,故淮夷服而远人来朝。'翩彼飞鸮'之喻,化恶为祥,所谓'怀我好音'者,深得柔远之道也。"

**王夫之《诗经稗疏》**特别赏鉴其艺术成就:"'其旂茷茷,鸾声哕哕'八字,画出一幅诸侯仪仗图。后章'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更以兵器之精,暗喻武备之盛,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陈奂《诗毛氏传疏》**考据精微:"诗中'淮夷攸服''来献其琛'等句,与《左传》僖公十三年'淮夷病杞'记载相印证,可见颂诗之述功德,必有所本,非虚美也。"

全诗以"泮水"为眼,三章采芹、采藻、采茆的递进,暗合《礼记》"释菜礼"之制。末章飞鸮集林的意象尤为绝妙,**姚际恒《诗经通论》**赞叹:"忽入比兴,如乐府之结艳,使典重中得空灵之致,此圣于诗者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