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颂·閟宫

2025年07月05日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佚名

译文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神庙肃穆静谧,建筑宏伟又精细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显赫的姜嫄始祖,品德端正不邪曲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依靠上帝的庇护,无灾无难享安宁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怀胎满月不延迟,于是生下周祖稷
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
上天赐他百种福,黍稷早晚熟,豆麦有早晚
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广有天下四方,教百姓种庄稼
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种上稷和黍,还有稻和黑黍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拥有这片土地,继承大禹的事业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后稷的子孙,就是那太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定居岐山南,开始谋划灭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
传到文王武王,继承太王事业
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奉行天意惩罚,在牧野大决战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不要有二心不要怕,上帝在看着你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击败商朝军队,完成伟大功业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
周王说叔父啊,立你的长子
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让他在鲁地为侯,开拓你的疆土,作为周室屏障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于是任命鲁公,让他在东方为侯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赐予他山川土地,还有附属小国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周公的孙子,庄公的儿子
龙旂承祀。六辔耳耳
龙旗迎风祭祀忙,六条缰绳闪闪亮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春秋祭祀不懈怠,祭品丰盛无差错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伟大的上帝啊!伟大的祖先后稷!
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献上红色牺牲,神灵享用正适宜
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赐予的福佑很多,周公和先祖,也保佑着你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秋天举行尝祭,夏天准备牲畜
白牡骍刚。牺尊将将
白色公牛红色牲,祭器碰撞声铿锵
毛炰胾羹。笾豆大房
带毛烤猪肉片汤,竹木食器摆满堂
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万舞场面多盛大,孝子贤孙有福庆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
愿你兴旺又昌盛,愿你长寿又安康
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守护东方国土,鲁国永享祭祀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永不亏损不崩塌,不动荡不翻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与三寿老人为友,像山冈一样稳固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鲁公战车千辆,红缨绿绳装饰
二矛重弓。公徒三万
双矛备用弓,三万士兵随行
贝胄朱綅。烝徒增增
贝饰头盔红丝带,士兵众多又雄壮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打击戎狄部落,惩罚荆楚徐方
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
无人敢抵挡!愿你繁荣又兴旺
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
愿你长寿又富有,黄发驼背享高寿
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
长寿相伴到老,愿你昌盛又强大
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
愿你年老仍健朗,活到千万岁
眉寿无有害。泰山岩岩
长寿无灾无难,泰山巍峨高耸
鲁邦所詹。奄有龟蒙
鲁国人仰望,拥有龟山蒙山
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疆域直到极东,到达海边国家
淮夷来同。莫不率从
淮夷都来朝见,无不服从归顺
鲁侯之功。保有凫绎
这都是鲁侯功绩,保有凫山绎山
遂荒徐宅。至于海邦
疆域直到徐国,延伸到海边
淮夷蛮貊。及彼南夷
淮夷和蛮貊,还有那些南夷
莫不率从。莫敢不诺
无不服从归顺,不敢不答应
鲁侯是若。天锡公纯嘏
都顺从鲁侯,天赐鲁公大福
眉寿保鲁。居常与许
长寿保佑鲁国,收回常邑许地
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
恢复周公疆土,鲁侯宴饮欢乐
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
贤妻长寿母亲,善待大夫众士
邦国是有。既多受祉
国家因此稳固,已经多受福禄
黄发儿齿。徂徠之松
老人长出幼齿,徂徕山的松树
新甫之柏。是断是度
新甫山的柏木,砍伐量好尺寸
是寻是尺。松桷有舄
八尺一尺量好,松木椽子粗大
路寝孔硕,新庙奕奕
正殿非常宏伟,新庙高大辉煌
奚斯所作,孔曼且硕
奚斯写的诗篇,很长又很优美
万民是若
万民都称颂

词语注释

閟(bì)宫:神庙,指后稷母亲姜嫄的庙
侐(xù):清静、肃穆
枚枚:细密的样子,形容建筑精巧
姜嫄(yuán):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
重穋(tóng lù):早种晚熟的谷物
稙稚(zhí zhì):早种晚种的作物
秬(jù):黑黍
缵(zuǎn):继承
届:通'殛',惩罚
骍(xīng)牺:红色的祭牲
楅(bī)衡:绑在牛角上的横木,防牛顶人
炰(páo):烧烤
胾(zì):切块的肉
笾(biān)豆:古代祭祀用的食器
縢(téng):绳子
綅(qīn):线、绳
烝(zhēng):众多
膺(yīng):打击
貊(mò):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嘏(gǔ):福
桷(jué):方形的椽子
舄(xì):大的样子
奕奕:高大美好的样子

创作背景

鲁颂·閟宫创作背景

宗庙颂歌的礼乐回响
《鲁颂·閟宫》作为《诗经》中最长的颂诗,诞生于春秋时期鲁僖公时代(约公元前659-前627年),是鲁国宫廷祭祀先祖的庄严颂歌。其创作与鲁国特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作为周公旦的封国,鲁国被特许使用天子礼乐,这首长达120句的宏篇正是"周礼尽在鲁"的文学见证。

历史记忆的层累书写
诗中交织着三重历史图景:

  1. 神话叙事:开篇追溯姜嫄生稷、后稷教穑的周族起源神话,将鲁国的合法性上溯至黄帝血统("赫赫姜嫄"章);
  2. 周室功业:通过太王迁岐、文武克商的史诗叙述("实始剪商"章),强调鲁国作为"周室辅"的正统性;
  3. 当代颂扬:末三章铺陈鲁僖公恢复疆土("奄有龟蒙")、震慑淮夷的武功,呼应《春秋》所载"僖公北伐淮夷"的史实。

建筑空间的神圣象征
"閟宫"即神秘的姜嫄庙,诗中"新庙奕奕"的描写与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现相印证。考古显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鲁国宗庙建筑规模宏大,其中"路寝孔硕"的描绘,正对应着当时诸侯享殿"五楹三阶"的礼制规格。

政治隐喻的青铜铭文
与同期青铜器铭文(如《鲁侯鬲》)对比可见,诗中"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的封赏场景,实为对鲁国始封典礼的文学重构。而"戎狄是膺,荆舒是惩"的战争描写,则暗合周王室通过鲁国控制东夷的战略布局。

礼乐文明的最后辉煌
在周室衰微的春秋中期,这首颂诗通过繁复的祭祀场景("牺尊将将"章)、严谨的舆服制度("朱英绿縢"章),展现了鲁国作为礼乐文明守护者的文化自觉。学者马瑞辰指出:"《閟宫》之侈陈僖公武功,实为以诗代史,申周命于东方。"

赏析

《鲁颂·閟宫》是《诗经》中最长的颂诗,以恢弘的史诗笔调铺陈鲁国先祖功绩与祭祀盛况。诗中"閟宫"作为神圣祭所,其"实实枚枚"(坚固严密)的庄严形制,奠定了全诗肃穆基调。姜嫄"赫赫"之德与后稷"降之百福"的神迹,构成周人"天命观"的原始意象链,程俊英《诗经注析》指出:"此诗将农业文明起源神话与宗庙祭祀结合,形成天人互证的崇高美感"。

诗歌情感由神圣转向豪迈,在追溯太王"居岐之阳"至武王"敦商之旅"的创业史时,"无贰无虞,上帝临女"的宣言式诗句,展现出周人"以德配天"的集体自信。方玉润《诗经原始》评点:"'土田附庸''龙旂承祀'等句,非徒记实,实乃通过物质符号构建权力合法性"。当笔锋转向当代鲁侯时,"公车千乘""贝胄朱綅"的军事阵列与"戎狄是膺"的武功铺排,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祭祀场景的描写最具美学张力:"牺尊将将"与"万舞洋洋"构成声画交响,"骍牺"(赤色祭牲)与"白牡"的色彩对照,暗合《礼记》"祭器尚象"的礼制美学。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关注"黄发台背""眉寿无有害"等祝福语的多重叠奏,认为"这种复沓修辞既强化仪式感,又形成生命力的绵延意象"。

地理意象的展开尤见匠心。从"泰山岩岩"到"徂徠之松",山脉的永恒性与建筑的"孔硕""奕奕"相互映照,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指出:"诗人以空间秩序重构历史时间,使鲁国疆域获得神话地理的维度"。末章"奚斯所作"的自注性结尾,开创了"以诗证史"的书写传统,郑玄笺注称此"非惟记功,亦欲垂范"。

全诗将神话叙事、历史追忆与现实颂赞熔铸为三重奏,在"缵禹之绪"(继承大禹功业)的宣言中,完成了周人"天命—德政—福佑"的价值体系建构。正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论:"此诗以建筑空间为经,以历史时间为纬,织就一幅承载族群记忆的壮阔锦缎"。

点评

《鲁颂·閟宫》乃《诗经》中最富丽堂皇之宗庙颂诗,其辞藻之华美、气象之恢弘,堪称"颂体之极轨"(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全诗九章百二十句,以史诗笔法追溯周族肇始、鲁国受封之荣光,清代学者姚际恒谓之"辞旨宏丽,波澜壮阔,如观岱宗云气,蒸腾万象"(《诗经通论》)。

首章以"閟宫有侐"起兴,营造肃穆氛围。朱熹《诗集传》评点曰:"姜嫄之德,后稷之生,铺陈稼穑之功,实为周室开基张本,笔力千钧。"其叙史诗手法,王国维《观堂集林》比之于《大雅·生民》,谓"同源而异流,一质直一藻丽,各臻其妙"。

中章"公车千乘"至"戎狄是膺"诸句,近人闻一多盛赞:"金戈铁马之声可闻,朱英绿縢之色可见,此乃《诗经》战争描写之冠冕"(《风诗类钞》)。其铺排仪仗、夸耀武功处,钱钟书《管锥编》指为"后世汉赋之滥觞,然较之《子虚》《上林》,更显古朴雄浑"。

末章"徂徠之松"以营建宗庙作结,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松柏之贞,庙堂之崇,与开篇'实实枚枚'遥相呼应,如九重宫阙,首尾完固。"方玉润尤赏"万民是若"收束全篇,称其"将天祖之佑、君民之契熔铸一炉,颂而不谀,华而有骨"。

此诗最称奇者,在其"以史诗之魂入颂诗之体"(傅斯年《诗经讲义稿》)。其叙三代功烈如青铜铭文般庄重,记鲁侯威仪又如彩绘漆器般绚烂,故郑振铎《中国文学史》断为"庙堂文学之巅峰,后之《离骚》《子虚》皆得其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