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鸳鸯

2025年07月05日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佚名

译文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鸳鸯双双飞翔,用网罗将它们捕取。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愿君子长寿万年,福禄安康永相随。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鸳鸯栖息在河梁,收敛起它的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愿君子长寿万年,远方的福气也降临。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
马儿在马厩中,喂它草料精心照料。
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愿君子长寿万年,福禄绵长永相伴。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
马儿在马厩中,精心照料喂它草料。
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愿君子长寿万年,福禄安宁永相随。

词语注释

毕之罗之:毕,捕鸟的网;罗,捕鸟的网。这里指用网捕捉。
戢(jí):收敛,收起。
遐(xiá)福:远方的福气,长远的福气。
摧之秣之:摧,铡草;秣,喂马的饲料。这里指精心喂养马匹。
艾(ài):长久,绵长。
绥(suí):安宁,安定。

创作背景

《诗经·小雅》中的《鸳鸯》一诗,如一幅用金线绣就的婚庆屏风,在周代礼乐文明的烛照下泛着温柔光泽。据《毛诗序》考,此篇当为"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的颂美之作,而汉代经师郑玄更以婚恋之笺注点破其中隐喻——那双"戢其左翼"的鸳鸯,实乃周代贵族婚礼中最鲜活的意象。

考古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纹饰中,常见鸳鸯衔鱼的交颈造型,与诗中"于飞""在梁"的图景遥相呼应。彼时贵族婚仪,新郎需执雁纳彩,《仪礼·士婚礼》载"下达纳采,用雁",而鸳鸯作为匹鸟,其"止则相耦,飞则成双"的习性(《本草纲目》引崔豹语),恰成为婚姻盟誓最完美的自然喻体。诗中"毕之罗之"的捕捉场景,暗合《周礼》"罗氏掌罗乌鸟"的记载,以温柔羁绊喻天作之合。

"乘马在厩"二章尤见匠心,与《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形成互文。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常见"马四匹"的婚聘记载,如卯簋盖铭"遣马两乘",可知秣马摧草非寻常农事,乃婚礼前"亲迎"环节的必备仪轨。朱熹《诗集传》谓此"以兴妇人之德",实则透过马匹的精心喂养,折射出周人对婚姻"福禄绥之"的庄重期许。

当编钟的青铜震颤与鸳鸯的呢喃叠合成复调,这首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婚颂,仍在竹简的纹理间传递着体温——那对永远收拢左翼的鸳鸯,始终保持着《礼记·昏义》所载"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的姿势,将周人"君子万年"的祝福,凝成中华婚仪文化最古老的基因。

赏析

《鸳鸯》以禽鸟比兴的手法,构建了一幅和谐美满的婚姻图景。开篇"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化用《诗经》传统意象,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指出:"毕罗皆网具,此喻婚姻之礼完备",捕鸟器具在此反转为缔结良缘的象征。

诗中"戢其左翼"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妙,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证:"戢翼谓敛翼相偎,古人观察鸳鸯常以左翼覆右翼交颈而眠"。这一动态意象既体现自然习性,更暗喻夫妻亲密无间。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盛赞此句:"物性人情,交融无间,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歌通过"乘马在厩"的意象转换,展现婚姻的物质基础。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摧秣互文见义,表现精心饲喂,象征婚后生活的丰足安稳"。这种由自然意象到生活场景的过渡,被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为"由虚入实,渐次铺陈"的典范。

在情感表达上,四章复沓的"君子万年"形成强烈祝福韵律。陈子展《诗经直解》指出:"‘遐福’‘福禄绥之’等变文协韵,体现《诗经》重章叠唱的艺术魅力"。闻一多《诗经通义》更揭示其深层意蕴:"此诗实开后世‘交颈鸳鸯’文学母题之先河,将生物本能升华为永恒的爱情象征"。

全诗以赋比兴交替的手法,完成从求偶、结合到持家的婚姻全周期书写。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评:"前二章比也,后二章赋也,而兴意自在其中"。这种艺术处理使简单的祝福升华为对婚姻本质的诗意诠释,成为《诗经》婚恋题材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曰:"'鸳鸯'一诗,取譬最工。禽之双栖,马之并秣,皆以喻伉俪之和鸣共老也。'戢其左翼'四字尤妙,状鸳鸯相依之态如在目前,而'君子万年'之颂,遂觉情深意长。"

近人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编》中亦有妙论:"'毕之罗之'与'摧之秣之'对举,一擒纵,一饲御,刚柔相济处正见古人辩证思维。鸳鸯戢翼而息,良马秣食而劳,阴阳互济之理,已寓乎其中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评此篇,然其"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恰可解此诗三昧。梁上鸳鸯,厩中乘马,寻常物象经诗人点化,顿成永恒伉俪之象征,所谓"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者也。

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特别激赏诗中复沓手法:"四章叠唱如波叠浪涌,'福禄'二字凡六现,而'君子万年'之祝嘏声声入耳,遂使简朴之言具金石永固之力。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之描写,未必不胎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