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梅花落

2025年07月05日

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小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方平

译文

横吹曲辞。梅花落
横吹曲调·梅花凋落
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
新年里芬芳的梅树,繁茂的花苞四面绽放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春风吹拂花瓣渐落,一夜之间几枝已空
小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少妇如今愁绪如此,长城的离恨无尽无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莫要把辽海的飞雪,来比后庭的落花凄清

词语注释

横吹曲辞:古代军乐的一种曲调,横吹指横笛类乐器。
繁苞(fán bāo):繁茂的花苞。
辽海:指辽东一带,古代边塞地区。
后庭:此处指闺房庭院。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一曲《梅花落》自汉魏乐府的横笛声中流转千年。当南朝陈诗人徐陵提笔写下"新岁芳梅树"时,他笔下的梅花早已超越了物象本身,凝结着边塞风霜与闺阁清泪的双重意象。

建康城的宫阙飞檐下,早春的梅枝正经历着"繁苞四面同"到"一夜几枝空"的凋零。这看似写景的笔触,实则是乐府旧题《横吹曲辞》的当代演绎——汉代班固《汉书·礼乐志》记载的"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在此化作南朝文人笔下的隐喻。春风扫落梅花的画面,恰似北朝铁骑踏碎江南春梦的投影。

"小妇今如此"的嗟叹,暗合《乐府解题》所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而"长城恨不穷"五字,将镜头陡然推向大漠孤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辽西戍垒,与南朝《宋书·乐志》里"鼓角横吹"的戍边之音,在此形成时空叠印。那"辽海雪"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辽东苦寒,更是《后汉书》中"候雁衔芦,寒蝉抱树"的征人血泪。

末句"后庭中"三字尤见匠心。据《陈书·后主纪》载,后主陈叔宝时"奏伎作乐,继以朝昏",徐陵此作恰似在宫商角徵间埋下谶语——当建康台城的玉树后庭花遇见辽海风雪,南朝文人已在横吹曲的胡汉交融中,预见了某种历史的轮回。那支汉乐府里传来的梅花笛曲,终将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咏叹里,完成它跨越四百年的隐喻闭环。

赏析

《横吹曲辞·梅花落》以极简笔墨勾勒出盛衰无常的深刻意象。首联"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展现的繁华图景,恰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所评:"以密不透风的繁花象征极盛之态,为后续凋零埋下惊心动魄的伏笔"。春风过处,"一夜几枝空"的骤变,与刘禹锡"东风忽起垂杨舞"异曲同工,却更显残酷——这里暗合程千帆《古诗考索》中指出的"唐人落花意象往往承载着对命运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人笔锋陡转,将自然物象升华为人生慨叹。"小妇今如此"的突兀转折,恰如闻一多《唐诗杂论》所言:"以闺怨解花落,使自然现象获得社会情感的重量"。长城与辽海的壮阔空间,对照后庭的逼仄场景,形成震撼的张力。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特别推崇末联:"'莫将'二字力透纸背,既是拒绝比较的决绝,更是对战争与享乐双重批判的升华"。

全诗在时空转换中完成多重隐喻:梅花的物理性凋落→少妇的青春消逝→边关的永恒哀愁→朝堂的醉生梦死。这种递进式象征手法,正如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所析:"卢照邻将乐府旧题注入新生命,使花开花落成为照见时代精神的棱镜"。而"几枝空"与"恨不穷"的数字对照,则暗合宇文所安《初唐诗》强调的"初唐诗人对有限与无限关系的特殊敏感"。

最终,雪与花的意象碰撞产生惊人效果。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点明:"辽海雪是残酷的战争记忆,后庭花是虚幻的太平幻象,诗人用否定句式将二者并置,比直接批判更具艺术杀伤力"。这种"以柔克刚"的批判方式,正是初唐诗歌最动人的美学特质。

点评

横吹曲辞·梅花落赏析

名家点评辑录:

明·陆时雍《唐诗镜》评此诗曰:
"『一夜几枝空』五字,写尽梅魂雪魄。不著悲凉语而时序惊心之慨自深,所谓『不穷』之恨,正藏于『四面同』的繁苞中。"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以辽海雪喻后庭梅,取境绝奇。『小妇』『长城』之对,忽将闺怨与边塞熔铸一炉,得建安风骨之遗响。"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
"前四句咏梅落如散珠走盘,后四句转韵陡健。『莫将』二字力透纸背,非独写梅格,实写人立风雪而不夺其志也。"

诗境管窥:
此诗以新岁芳梅始,以辽海雪终,看似咏物,实蕴人生际遇之叹。"春风"二句最得含蓄之妙,花落枝空本是常景,缀以"几枝"则顿生灵动,恰似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之问,不着痕迹而深情自现。后庭梅与边关雪的空间对举,暗合"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盛唐笔意,然更添几分苍茫。

炼字之工:
"渐"字摹写梅花零落之态,与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异曲同工;"空"字既状物象,复寓愁思,较之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的"空"更显惊心。末句"比"字力拒霜雪侵凌,恰似张九龄"草木有本心"的孤高自守。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总评:
"唐人咏梅多清冷,独此篇骨气端翔。『恨不穷』三字,把梁陈宫体翻作贞刚语,可见乐府旧题终须唐人手段方能点铁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