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柳絮纷扬如雪,而东南隅的龙跃泉畔,正酝酿着一场盛大的乐章。玄宗开元年间,大唐的礼乐制度臻于鼎盛,《享龙池乐章》作为祭祀龙池的组诗,在钟磬声中缓缓铺展。第四章的诞生,恰似清泉映照的盛唐倒影。
史载龙池位于兴庆宫南,原为隆庆坊低洼处,因"有龙见"的祥瑞之兆而备受尊崇。诗人伫立在代邸故址的汉白玉阑干畔,但见泉水自地脉涌出,碧浪与终南山的云霭相接。波光中隐现的楼台,非但是工匠巧思,更是帝国将"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凝筑为具象的礼制建筑。《唐会要》记载,玄宗曾在此举行过十九次祭祀,每一次都有新制的乐章响彻云霄。
"雁沼回流"暗合《尚书·尧典》中"鸟兽孳尾"的太平意象,而"龟书荐祉"则化用洛出神龟的典故。诗人以楫桨自喻的谦卑,恰是开元群臣在盛世光辉下的集体姿态——就像大明宫含元殿前的日晷,既要丈量天子的德泽,也要记录臣子的虔诚。这组郊庙乐章最终被收入《旧唐书·音乐志》,成为盛唐气象最典雅的音律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