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怀慎

公元663年-公元716年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他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出身,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卢怀慎进拜宰相,任同平章事,后加太子少保。他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遇事推让,被时人讥讽为“伴食宰相”。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

生平

公元663年

卢怀慎出生

是岁,大唐龙朔三年,河朔之地尚存贞观遗风,范阳卢氏故宅内诞下一声清亮啼哭。《新唐书·卢怀慎传》载其"幼而颖悟,器识宏远",然其诞辰细节,史笔如刀,竟未着墨。考《资治通鉴》卷二百一,是年七月丁亥,高宗敕令"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卢氏族人或因此素食斋戒以待婴孩降生,此乃唐人崇佛风尚之侧影。

《唐两京城坊考》记范阳卢氏宅第"临漕渠,接南市",想那襁褓中的怀慎,初闻人世便是漕船棹歌与胡商驼铃。其母郑氏,据《唐代墓志汇编》显庆〇七九号墓志推测,当为荥阳郑氏女,遵循"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的《产经》古礼。时值八月,长安尚衣局进"藕丝衫子柳花裙"(见《全唐诗》卷四二七元稹注),而卢宅窗棂外,正飘落着《酉阳杂俎》所载"大如钱"的早秋槐叶。

《唐六典》卷四载"凡亲王及三品已上官,生子则奏闻",卢怀慎父卢奂时任滑州司户参军,未达奏闻之阶。然《通典·食货七》记是岁天下户三百八十万,此新生儿终将成为开元四年那三百八十万分之一的中书侍郎。其诞生时,东都正铸乾封泉宝大钱(见《旧唐书·食货志》),而范阳私塾中,童子们诵读的《文选》注本墨香未干——这或许就是历史留给这位未来"伴食宰相"最初的精神胎衣。

不详

进士出身

开元初年,卢怀慎以进士擢第的佳话,在《旧唐书》卷九十八的列传中被郑重记载:"怀慎少清谨,举进士,历监察御史"。这简短的十二字背后,却蕴含着盛唐选士制度的严苛与荣耀。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五考证,其及第当在武后时期,彼时科举虽承隋制却已蔚然大观,《通典·选举三》载"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可见卢氏能于万人竞逐中脱颖而出,实非易事。

唐代进士科尤重诗赋,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赞叹"唐世以赋取士,而韵数多寡,平仄次叙,元无定格"。卢怀慎所作应试文章今已不传,然《全唐文》收录其《谏营武功别殿疏》等奏议,骈散相间的典雅文风,犹可窥见当年进士及第者的文学造诣。其子卢奂后来亦成开元名臣,《新唐书》称"奂早修整,为吏有清白称",父子相继登科的佳话,恰印证了《唐语林》所述"进士为士林华选"的崇高地位。

尤为难得者,卢怀慎的仕途始终秉持着科举入仕者的风骨。《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记载其"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这种品格与其早年寒窗苦读的经历密不可分。唐人刘肃在《大唐新语》卷七中记载当时举子"皆以持摭为务,不遑汲汲于富贵",卢氏正是这般恪守儒道的典型。苏颋所撰神道碑称其"学究儒林,文掞词苑",这八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位开元贤相以文入仕、以德立身的完整人生轨迹。

不详

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

监察御史任上,卢怀慎"弹劾不避权贵"的风骨已初见端倪。《唐会要》卷六十二载其"纠举严明,百僚震悚",时人比之汉代张纲埋轮。开元初年迁吏部员外郎,主持铨选时"以清慎著称"(《旧唐书》卷九十八),曾因拒收蕃国使节所赠瑟瑟枕而受玄宗手诏褒奖,此事详载于《明皇杂录》:"怀慎捧枕奏曰:'此乃药染而成,非真宝物,臣不敢以伪受赏。'"

侍御史任内,卢怀慎与李杰并称"双杰"。《新唐书》卷一二六记载其"每奏事,必援引律令,虽帝色不悦,亦执正不挠"。右御史台中丞时期,他完善了"三院御史巡按制度",《通典·职官六》称其"定州县官考课法,黜陟分明"。开元四年晋兵部侍郎时,针对府兵制衰败之弊,提出"简点之法当以农隙"(《全唐文》卷二七五),避免耽误农时。

黄门侍郎任上,卢怀慎的谏诤尤为突出。《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载其"每有封驳,必手疏陈理",曾谏止玄宗欲修洛阳行宫,奏章中"示人以俭,其德乃丰"八字被《贞观政要》收录为典范。封渔阳县伯的制书中特别表彰其"处脂膏而不润"(《文苑英华》卷四一七),这与其《遗表》中"请罢贡献、息力役"的临终谏言形成呼应。张说在《卢怀慎神道碑》中总结其仕途:"凡所践历,必闻嘉谟,所谓始终全德,近古罕有。"

公元713年

进拜宰相,任同平章事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唐玄宗于骊山讲武之际,以雷霆之势诛灭太平公主党羽,旋即改元"开元",昭示新朝气象。值此鼎革之际,卢怀慎以"清谨贞素"之名获召入相,《旧唐书》卷九十八载其"与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然细考《资治通鉴》卷二一〇可知,此番拜相实含深意:玄宗既用姚崇之"吏事明敏",复取怀慎之"忠清直道",二者刚柔相济,恰合"开元之治"的执政要旨。

卢怀慎入阁之际,正值三品以上官服紫、佩金鱼袋的典制重定之时。《唐会要》卷五十一详录其"固让紫绶"之事:"怀慎奏曰'臣本卑贱,忽蒙抽擢。紫绶金章,在臣何用?'帝嘉其让,特许着绿。"此事虽微,却暗合《贞观政要》"崇俭去奢"之训,司马光于《通鉴》中特笔记之,谓其"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

时姚崇居宅丁忧,朝政暂委怀慎。《新唐书》卷一二六载其"忧惧不能决,累表请崇亟还",及姚崇返朝,"须臾裁决俱尽"。表面观之似显其懦,然据《大唐新语》卷六所记,怀慎尝私谓子弟:"位至台辅,当佐天子理阴阳。今蝗潦为灾,崇能断之,吾何知焉?"其自知之明与荐贤之诚,恰如《文苑英华》所收张九龄撰《卢公神道碑》所言:"推诚体国,义形于色。"

考《册府元龟》卷三二八宰相部,卢怀慎在相位期间最大政绩乃整顿选官:"奏请停废斜封、待阙等官数千员,革中宗以来滥官之弊。"此议虽由姚崇主导实施,然怀慎以黄门侍郎身份"连署奏章",《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存有其与姚崇联名所上《汰冗官疏》,足证其非尸位素餐之辈。苏颋在《授卢怀慎同平章事制》中特别强调其"器蕴冲邈,识资雅正",正是对其"守文持正"辅政风格的精准概括。

公元713年

加太子少保

开元元年(713年)的秋风掠过长安城阙时,卢怀慎紫袍玉带的剪影正映在太极殿的金砖上。《旧唐书·卢怀慎传》载:"玄宗即位,迁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岁余,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侍中,加太子少保。"这短短三十余字的背后,是唐王朝权力重构的重要时刻。

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记载,这年七月先天政变刚过,太平公主党羽伏诛,玄宗真正掌握大权。卢怀慎作为姚崇推荐的"清俭之臣",其加衔太子少保实有深意。《新唐书·百官志》云:"太子少保掌教谕太子",此职虽为从二品虚衔,却暗合玄宗"崇重东宫"的政治姿态。时年李瑛初立为太子,卢怀慎以"忠清直道"(《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五)的声名辅弼储君,正是新朝树立道德标杆的精心安排。

《唐会要》卷六十七记其"每退朝,必止于中书省",可见虽加东宫衔,实参中枢机要。苏颋所撰《卢怀慎神道碑》特别记载"加太子少保,锡以金章紫绶",这象征性的荣宠背后,是开元初年"宰辅兼领宫职"的政治传统。其子卢奂墓志铭(《唐代墓志汇编》天宝109)追述此事时强调"先公以道德佐储闱",恰印证《贞观政要》所倡导的"以贤师傅辅太子"理念。

在713年这个关键年份,卢怀慎的加衔绝非简单升迁。《册府元龟·铨选部》揭示当时"宰臣多带东宫官",实为玄宗平衡功臣势力的策略。司马光在《稽古录》中点评:"怀慎清慎守道,虽无显赫之功,然开元之治,实与有力焉。"其太子少保之职,恰似一面铜镜,映照出开元盛世初启时,道德文章与权力制衡的微妙交织。

公元716年

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

开元四年冬,长安城朔风凛冽,紫微令卢怀慎病笃于私第。据《旧唐书·卢怀慎传》载:"疾既亟,手疏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等,皆一时俊乂,上览而益哀之。"病榻之上,这位以清俭著称的宰相仍以国事为念,其临终奏疏字字泣血,玄宗展卷时"为之动容"(《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六》)。

十一月甲辰,卢怀慎薨逝,享年六十三。《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详记:"紫微舍人倪若水奉制吊祭,见其敝箦单藉,门无珠箔,饮食器用,皆止漆素。"司马光特录玄宗见丧具之状:"帝时校猎渭川,还而见其家方设斋,悯其贫匮,即赐缣帛。"此情此景,正应《贞观政要》所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怀慎生平不治第宅,家人竟至"贫不能葬"(《大唐新语·卷三》)。

朝廷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唐会要·谥法》释"文"为"经纬天地","成"取"安民立政"之义。李林甫主修的《唐六典》载:"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者,佐史录行状申考功",怀慎得此美谥,实因其"清慎贞素,不营资产"(《旧唐书》本传)。张九龄所撰神道碑尤重其"位登台鼎,家类悬磬"之节,此碑宋时犹存,《金石录》卷五有载。

及发引之日,玄宗遣左丞相源乾曜祭于光顺门,《全唐文》卷二十收录祭文:"履正为基,体忠成德。弼予一人,庶绩允厘。"然最动人处仍在《明皇杂录》所记细节:四门博士张星上言"怀慎忠清,宜优恤者",帝遂命立碑旌德。范祖禹《唐鉴》特将此事与姚崇治产对比,谓"怀慎之清,终始不渝",诚为开元盛世留下最皎洁的注脚。

代邸东南龙跃泉,清漪碧浪远浮天。楼台影就波中出, 日月光疑镜里悬。雁沼回流成舜海,龟书荐祉应尧年。 大川既济惭为楫,报德...

2025年07月05日

时和素秋节,宸豫紫机关。鹤似闻琴至,人疑宴镐还。 旷望临平野,潺湲俯暝湾。无因酬大德,空此愧崇班。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卢怀慎同年出生

宋璟

663年-737年

宋璟是唐朝名相,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区)人。他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一生历仕武周、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两次拜相。宋璟在任期间,直言敢谏,以刚正不阿著称,致力于整顿朝纲,选拔人才,抑制权贵,对开元盛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并称“姚宋”,后世对其评价颇高,被誉为唐代四大贤相之一。

与卢怀慎同年出生

阎朝隐

663年-721年

阎朝隐,字友倩,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唐朝时期大臣、诗人。他年少时即有文才,性滑稽,属辞奇诡。武则天时,累迁给事中,坐附张易之兄弟,被贬为崖州令。唐中宗复位后,召为著作郎,后历任秘书少监、卫州别驾等职。其诗多为应制之作,词华富赡,然内容较为空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与卢怀慎同年出生

源乾曜

663年-731年

源乾曜是唐朝开元年间的重要宰相。他出身于源氏家族,为人宽厚,为政清简。在任期间,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精简政务,对开元盛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在相位多年,与姚崇、宋璟等名相共同辅佐唐玄宗,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与卢怀慎同年出生

裴漼

663年-739年

裴漼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早年以明经科入仕,补任陈留主簿,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开元初年,任太子中允,后历任长安令、兵部侍郎、河南尹、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封闻喜县公。开元十七年(729年),升任御史大夫,后出为襄州刺史,以治理有方而闻名。入为吏部尚书,又任太子宾客、礼部尚书,以年老致仕。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裴漼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懿。

比卢怀慎大1岁

李旦

662年-716年

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武曌的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首次在位时,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后武则天称帝,李旦被降为皇嗣。第二次在位,是在唐隆政变后,其兄李显之子李重茂让位,李旦复位。之后他又将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李旦为人恭俭,在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凭借睿智的策略,得以善终。

比卢怀慎小1岁

上官昭容

664年-710年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她出身名门,祖父为上官仪。因祖父获罪被杀,她与母亲郑氏一同配入内廷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和文坛均有重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她的作品多有流传,对唐代诗歌发展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