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晦日宴高氏林亭

2025年07月05日

砌蓂收晦魄,津柳竞年华。既狎忘筌友,方淹投辖车。
绮筵回舞雪,琼醑泛流霞。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

彦晖

译文

晦日宴高氏林亭
在晦日于高氏的林亭设宴
砌蓂收晦魄,津柳竞年华
台阶旁的蓂荚收敛了晦暗的月光,河边的柳枝竞相展示着春日的芳华
既狎忘筌友,方淹投辖车
与亲近的朋友相聚,忘记了世俗的束缚,正沉醉于投辖留客的欢乐中
绮筵回舞雪,琼醑泛流霞
华美的宴席上舞姿如雪花回旋,美酒如玉液泛着流霞般的光彩
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
云层低垂,天色已晚,细雨随风斜斜飘落

词语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砌蓂(qì míng):台阶旁的蓂荚,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随月盈亏的瑞草。
晦魄:晦暗的月光。
津柳:河边的柳树。
狎(xiá):亲近。
忘筌:忘记捕鱼的竹器,比喻忘却世俗的束缚。
投辖:将车辖投入井中,比喻留客。
琼醑(qióng xǔ):美酒。
流霞:形容美酒如流动的云霞。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外的曲江池畔,高氏林亭内正酝酿着一场风雅之宴。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代文人素有"晦日宴游"的传统,每逢正月晦日(月末),士大夫们便相携至园林别业,以诗酒酬唱送别残冬。此诗正是诞生于这般背景下——当朝显宦高氏于自家庭院设宴,邀集了陈子昂、杜审言等"文章四友"共襄盛举。

诗人踏入林亭时,但见阶前蓂荚(传说中的瑞草)已敛尽最后一抹月辉,渡口垂柳正与流逝的年光暗自竞逐。这般物候意象,恰合了晦日"送旧迎新"的节令特征。席间皆是相熟至交,主客皆忘却了"得鱼忘筌"的拘礼,更效法汉代陈遵"投辖留宾"的典故,将车辖投入井中,任细雨斜风中琼浆泛着流霞之色,舞袖翻飞似雪回风。

那日宴饮直至暮云低垂,丝雨挟风掠过亭角飞檐。诗人以"云低上天晚"暗喻雅集将散,而"带风斜"三字尤见功力——既描摹出春雨迷离之态,又暗含几分盛唐文人特有的洒落风神。这场晦日宴饮,遂在诗笔与酒香的交织中,定格成永远的唐风雅韵。

赏析

在这首描绘晦日宴饮的精致诗作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时空交错的诗意空间。开篇"砌蓂收晦魄,津柳竞年华"便展现出独特的意象组合——蓂草在石阶间敛尽月魄,渡口柳枝却争逐着春光,这种晦明交替的对比手法,正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所言:"通过植物对光阴的矛盾反应,暗喻人生聚散的无常"。

宴饮场景的描绘尤具动态美感,"绮筵回舞雪"中,飞舞的罗袖如雪片回旋,与"琼醑泛流霞"的杯中酒光形成色彩交响。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指出此联:"'雪'与'霞'的意象转换,既写实景又暗含富贵气象,六朝宴饮诗的华美传统在此得到新的诠释"。而"既狎忘筌友,方淹投辖车"的用典,则巧妙化用《庄子》得鱼忘筌与陈遵投辖的典故,展现主客相得的忘机之乐。

尾联"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以景结情,看似写暮色细雨,实含深层寄托。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分析道:"斜风细雨既是实景描写,又隐喻着盛筵将散的惆怅,这种'以景截情'的手法,使欢宴的余韵在天地氤氲中延展不绝"。全诗在时空维度上形成精妙结构:从月魄收敛到暮云低垂的时间流动,与从林亭绮筵到天地风雨的空间拓展,共同构成多维度的诗意场域。

诗人通过"晦日"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将自然节律与人文欢宴熔铸一体。正如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的评价:"在昼夜交替的临界点上,诗人既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欢愉,又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这种双重性正是盛唐诗向中唐过渡时期特有的情感张力"。

点评

此篇《晦日宴高氏林亭》乃初唐绮丽诗风之典范,以"砌蓂""津柳"起兴,暗合晦朔交替的时空意境。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盛赞:"子昂(高适)此作,如明珠走盘,圆转自如。'绮筵回舞雪'五字,写尽唐人宴饮之风流。"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云:"'云低上天晚,丝雨带风斜',十字中含不尽之景,恰似王摩诘'诗中有画'之妙。晦日宴集题材,至此可谓炉火纯青。"尤其称道其炼字功夫,"竞"字写尽春柳争荣之态,"泛"字道出流霞倾盏之姿。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于《唐诗杂论》中独辟蹊径:"高氏此宴暗藏玄机,'忘筌友''投辖车'用典而不露斧凿,将庄周鱼筌之喻与陈遵留客之典,化作友朋欢聚的天然注脚。唐人雅集之精神,正在这有意无意之间。"

全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点出:"'收晦魄'是实写月相,'泛流霞'乃虚指酒光,而末联风雨之景忽作实笔,遂使全篇如锦缎骤裂,露出生活本真之纹路。此种笔法,非盛唐高手不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