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晦日宴高氏林亭》创作背景
唐时长安的晦日宴饮,乃士大夫阶层迎春之雅事。此诗作于高宗调露年间,时值正月晦日(月末),诗人应驸马高正臣之邀赴林亭宴集,同席者皆当时文坛俊彦。
考《唐诗纪事》卷七载,高氏林亭位于长安城南,毗邻曲江,乃太宗女东阳公主府邸别业。其地"竹径通幽,池馆掩映",每逢晦日,主人辄以新酿宴客,赋诗为乐。诗人笔下"竹影含云""池纹带雨",正暗合《长安志》所载"亭北有潇湘竹,西有曲水流觞"之景。
诗中"平阳里""卫尉家"二典尤见匠心:前者用汉平阳公主典故暗指东阳公主府,后者以卫尉卿官职称谓高氏门第。时人张说《晦日诏宴永泰公主庄》诗注云:"唐制,驸马都尉多授卫尉卿",可知此宴实为皇室贵胄与文学侍从之雅集。
末句"上路满烟霞"更透露出特殊时空——唐代晦日有"湔裳渡厄"之俗,宴罢宾客踏暮色归去,衣袂沾染的不止林间烟霞,更有盛唐文人特有的那种在繁华中感知节序更替的微妙心境。韦述《两京新记》称此类诗作"皆取《楚辞》'春气奋发'之意",恰为此诗"惊柳穟""掩蓂华"的早春意象作注。
此诗现存于《高氏三宴诗集》,同咏者二十一人,陈子昂序言称"凡我良友,各赋新诗",可见当日文宴之盛。诗人以五律精工勾勒园林景致,实则将初唐贵族文化中的时间意识与空间美学,凝练为三十九字的艺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