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道,胡风挟着塞外的凛冽,掠过秦地古树,枝条震颤如离人呜咽。诗人独行于朱雀大街,衣袂翻飞间,恍见盛世帷幕下的裂痕——朱门次第洞开,酒香混着笙簧声溢出高阁,而饥寒者指尖触及雕花门环的刹那,却被无形的礼制高墙阻隔。
十二街衢的槐枝上,投林倦鸟振翅声急,恰似天宝年间奔走干谒的士人。据《唐两京城坊考》载,此时权贵甲第多聚于皇城东侧,夜夜笙歌与西市胡商驼铃遥相呼应。诗人以"贱子"自况,暗合杜甫"朝叩富儿门"之慨,那风中泣声,实是开元盛世余晖里,寒门才子共同的失语。
高阁中传来的笙簧喧吸,在《乐府诗集》的记载里可辨端倪——横吹曲辞本为军乐,至此已演变为贵族宴饮佐欢之乐。玄宗好音律的雅趣,终成杨氏姐妹"霓裳羽衣"的奢靡注脚。当鸟雀尚知择木而栖,诗人却只能在朱门光影外,将长安道的参差世相,凝成这二十八字的长安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