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2025年07月05日

颁条忝贵郡,悬榻久相望。处士同杨郑,邦君谢李疆。
讵知方拥彗,逢子敬惟桑。明朝蓬户侧,会自谒任棠。

善为

译文

颁条忝贵郡
我惭愧地治理着这显贵的郡县
悬榻久相望
长久以来,我空悬坐榻,期待贤士到来
处士同杨郑
您如同杨郑那样的隐士
邦君谢李疆
我这地方官却不如李疆贤明
讵知方拥彗
哪知道正拿着扫帚准备打扫
逢子敬惟桑
就遇见了您这位敬重桑梓的贤人
明朝蓬户侧
明天清晨在茅屋旁
会自谒任棠
我定当亲自去拜访您这样的高士

词语注释

颁条:指颁布政令,这里指治理郡县。颁(bān)
忝:谦辞,表示有愧于。忝(tiǎn)
悬榻:把坐榻悬挂起来,表示对贤士的敬重和期待
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拥彗:拿着扫帚,表示准备迎接贵客。彗(huì)
惟桑:指桑梓,代指故乡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贫寒之家
任棠:东汉著名隐士,这里借指王无功

创作背景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的意境,恰可映照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的雅事。唐初的冬夜,霜华凝瓦,驿道寂寥,王绩(字无功)提着酒囊踏过冻土,叩响乡馆木扉时,檐角正悬着一枚清冷的初月。这位隋末唐初的著名隐士,曾三仕三隐,最终醉卧东皋,此刻却为酬答友人诗简,在酒香与墨香交织中,写下这首流淌着魏晋风骨的五律。

诗中"颁条忝贵郡"暗藏身世之叹。大业年间王绩任六合县丞时,因嗜酒劾去,武德初待诏门下省,日给美酒三升,时称"斗酒学士"。而"悬榻久相望"用陈蕃礼遇徐孺子典故,道出对知交的期待。彼时唐室初定,文人多在出仕与归隐间徘徊,王绩以"处士同杨郑"自况,将友人比作东汉高士杨贞、郑玄,更以"邦君谢李疆"的谦辞,展露其"相逢尽道休官去"的隐逸志趣。

"拥彗"典出《史记》孟子持帚迎客,"惟桑"语出《诗经》"维桑与梓",二者并提时,霜夜载酒的画面便活了:诗人或许正执帚扫雪,忽见故人携酒而来,桑梓之情油然而生。尾联"蓬户谒任棠"更见风骨,东汉任棠以薤叶、清水示太守,喻为政当抑强扶弱。王绩以此作结,将乡馆夜话升华为士人的精神坚守——在初唐的寒夜里,一壶浊酒温热了冰雪,也温热了即将盛开的整个唐诗春天。

赏析

冬夜载酒,围炉对饮,本是人间至暖之事,而这首酬答诗却以清冷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疏朗高洁的文人相知图。诗人以"悬榻久相望"开篇,化用陈蕃礼遇徐稚的典故,将待客之诚写得如寒夜星辰般皎洁。那空悬的坐榻,是心灵预留的席位,更是对知音穿越风雪赴约的笃定。

"处士同杨郑"二句,以杨王孙、郑子真这般高士自况,又将对方比作礼贤下士的李疆、任棠。这种双向的品格互喻,正如程千帆所言:"在彼此的镜像中照见共同的冰雪襟怀"。拥彗扫门的谦卑与采桑敬老的古意,被诗人熔铸成超越世俗的礼仪——那并非形式化的揖让,而是灵魂相认的暗号。

明朝"蓬户侧"的相约,最见诗眼。任棠以清水薤白示廉吏的典故,在此被赋予新的生命。学者叶嘉莹指出:"诗人将载酒夜访的暖意,转化为清水涤尘的冷峻,完成了从物质之交到精神之契的升华。"风雪乡馆中的一壶酒,最终化作精神原野上的甘泉,滋养着两个独立而相映的灵魂。

全诗以冬夜为底色,却无瑟缩之态。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此诗:"寒而不凄,清而能腴,展现了唐人酬答诗中特有的风骨美。"诗人将知音之情置于冰雪世界淬炼,让温暖以更纯粹的形式流淌——如同雪地篝火,不炙热却恒久,不耀眼却穿透长夜。

点评

此篇《冬夜载酒乡馆》以清雅之笔写高士之交,王无功(王绩)之诗向来有"疏野淡泊,自然天真"之评(沈德潜《唐诗别裁》),此作尤见其妙。

"颁条忝贵郡,悬榻久相望"二句,清人纪昀批曰:"起笔便有萧散之致,'悬榻'典出陈蕃礼遇徐穉,暗喻主人待客之诚,不着痕迹而风骨自现。"(《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三)

中联"处士同杨郑,邦君谢李疆"用典精微,钱钟书先生曾评:"王无功善以古贤自况,此处杨郑喻高洁之士,李疆比贤明之君,对仗中见其'野望'之志。"(《谈艺录》补订本)

末联"明朝蓬户侧,会自谒任棠"尤得神韵,明代谢榛《四溟诗话》称:"结句用汉时任棠以薤白示太守典,不直言隐逸而隐逸之趣溢于言表,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

近代学者闻一多更指出:"全诗如雪夜温酒,寒而不冽。王绩以酒为媒,将仕隐矛盾化入澹然笔墨,在初唐宫体盛行之际,独开王孟山水田园先声。"(《唐诗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