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2025年07月05日

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入室僾如在,升阶虔所历。
奋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绎。方崇庙貌礼,永被君恩锡。

崔邠

译文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郊庙祭祀歌辞。敬献文敬太子的庙堂乐章。亚献与终献之礼
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
甜酒斟满古老的祭器,轩悬的乐舞挥动盾斧。
入室僾如在,升阶虔所历。
步入庙堂仿佛先人在前,登上台阶心怀虔诚追忆。
奋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绎。
舞姿迅捷显威仪庄重,节奏分明展清明延续。
方崇庙貌礼,永被君恩锡。
此刻隆重举行庙祭之礼,愿永远蒙受君王的恩赐。

词语注释

醴齐(lǐ qí):甜酒,古代祭祀用酒
尊彝(zūn yí):古代青铜祭器的统称
轩县(xuān xuán):古代悬挂乐器的架子
干戚(gàn qī):盾与斧,古代武舞道具
僾(ài):仿佛,隐约可见的样子
皦绎(jiǎo yì):清晰连续的样子,形容乐声分明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德宗贞元年间,文敬太子李謜(德宗养子)早逝,朝廷追谥"文敬"并立庙祭祀。此诗为"亚献终献"环节的仪式乐歌,属唐代郊庙歌辞体系,承载着"礼乐相济"的儒家祭祀传统。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贞元十四年(798年)太常卿董晋奉敕修订庙乐,此章或成于其时。

仪式场景

诗中"醴齐泛尊彝"对应亚献时以醴酒灌地,"轩县动干戚"描绘悬设钟磬、执盾斧的武舞。终献环节"入室僾如在"化用《礼记·祭义》"祭如在"理念,通过升阶、疾舞等仪轨("奋疾合威容")实现"神人以和"的祭祀效果。唐代《开元礼》规定,亚终献需由太常卿主持,乐舞规格参照诸侯之礼。

政治隐喻

末句"永被君恩锡"揭示深层意图:通过庄严的庙堂礼仪,既彰显太子德行(《谥法》云"慈惠爱民曰文"),亦强化皇室权威。德宗朝经历泾原兵变后,此类祭祀活动具有重塑礼制秩序、巩固宗法伦理的政治功能。

文学特征

全诗严守四言古体,以"皦绎"(《左传》注:明而续也)形容乐声绵长,暗合《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的创作准则。其辞采典重而不失灵动,在唐代宫廷文学中堪称礼乐标本。

赏析

这首诗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祭祀文敬太子的隆重场景,通过器物、动作与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出肃穆而深情的礼仪空间。

器物意象中的礼制精神
"醴齐泛尊彝,轩县动干戚"二句,以祭祀酒器与乐舞器具为切入点。《周礼·春官》注"醴齐"为"浊甜的酒醴",此处既体现祭祀用酒的等级规范,又以"泛"字赋予静态器物流动的生命力。干戚之舞作为周代武舞代表(《礼记·乐记》),其铿锵之声通过"动"字化为可感知的韵律,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以物象见礼制,动静相生中自显庙堂气象"。

仪式动作的情感投射
"入室僾如在,升阶虔所历"化用《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的典故。一个"僾"字(微见貌)精妙传达出祭祀者恍惚见神的心理状态,钱志熙认为此句"将宗教体验转化为诗性瞬间,虚笔写实,最得楚骚祭祀遗韵"。而"升阶"的连续动作与"虔"的心理描写结合,形成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朝圣。

威仪与恩泽的辩证
后两联展现祭祀高潮的张力美。"奋疾合威容"中舞蹈的迅捷与仪态的庄重形成矛盾统一,葛晓音解读为"周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具象化"。"定利舒皦绎"则暗用《诗经·商颂》"皦绎"典故,形容乐声分明而连续,喻示礼乐教化绵延不绝。尾联"方崇庙貌礼,永被君恩锡"将仪式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契约,程千帆评此二句"以空间性的'庙貌'与时间性的'永被'对举,完成从物质祭祀到精神传承的飞跃"。

全诗在四十字内构建起"器—人—神"的三重维度,学者叶嘉莹特别推崇其"以礼仪程序为经,以情感流动为纬"的结构艺术。通过器物之实、动作之态最终抵达"僾如"的虚境,完美诠释了儒家"祭如在"的宗教美学,堪称唐代祭祀乐章中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此诗曰:
"郊庙之制,贵在肃雍。此章'轩县动干戚'句,以武舞之容写宗庙之敬,'僾如在'三字尤得《礼记》'祭如在'真髓。末联'方崇''永被',将礼制与君恩绾合,非徒藻丽,实见深衷。"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亚献终献乐章最难着笔,此篇'奋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绎'二句,状祭祀仪节如绘。疾而不乱,舒而有度,深得礼乐相济之妙。全篇章法谨严,足为郊庙诗范本。"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论及:
"'醴齐泛尊彝'五字,涵盖祼献之礼;'升阶虔所历'暗含《周礼》登降之仪。唐人郊庙诗多板滞,此作独以流动之气运典重之辞,所谓'舒皦绎'者,不惟指乐舞,亦诗家之妙境也。"

**翁方纲《石洲诗话》**特别指出:
"读'入室僾如在'句,觉《毛诗·清庙》'肃雝显相'之气象宛在目前。唐人能于四韵中熔铸《三礼》精义,而终以'君恩锡'结之,犹见忠爱缠绵之意,此盛唐气象未坠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