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宴高氏林亭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年间的一个晦日,长安城尚存着早春的清寒。诗人陈子昂应友人高氏之邀,赴其林亭雅集。彼时士大夫阶层盛行"以文会友"的风尚,这般私园宴饮往往成为才子们展露文采的契机。
林亭坐落于城南樊川一带,此处曾是汉代名将樊哙的封地,至唐代已成达官显贵筑园隐居的胜地。春晖初临,园中金谷树参差掩映,碧塘如皎镜倒映天光,正是六朝以来文人最爱的"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景致。据《唐诗纪事》载,当日同游者皆"高才文雅之士",众人或赋诗言志,或饮酒观景,逸兴遄飞处,竟不觉烟霞渐染林梢。
子昂目睹此景,想起西晋石崇金谷园宴饮的典故。当年金谷二十四友雅集,终成"华亭鹤唳"的悲叹;而眼前这场初唐文人的聚会,却透着新朝特有的明朗气象。待暮色浸透萧散林亭,诗人带着微醺写下此篇,末句"倒载欲还家"化用晋代山简倒著接篱的典故,将一场寻常晦日宴饮,升华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隐喻的文学现场。
这场宴会本身已湮没在时光里,但诗中"春晖""碧塘"的明净意象,恰似盛唐气象将临前的一缕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