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少年行

2025年07月05日

少年不识事,落魄游韩魏。珠轩流水车,玉勒浮云骑。
纵横意不一,然诺心无二。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
妙舞飘龙管,清歌吟凤吹。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
直言身可沉,谁论名与利。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

昌宗

译文

少年不识事,落魄游韩魏。
年少时不懂世事,潦倒落魄漫游在韩魏之地。
珠轩流水车,玉勒浮云骑。
华美的轩车如流水般穿行,骏马配着玉饰的辔头如浮云般飞驰。
纵横意不一,然诺心无二。
纵横捭阖,心思多变,但承诺之事却始终如一。
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
将珍贵的白璧赠予穰苴,以黄金敬奉毛遂。
妙舞飘龙管,清歌吟凤吹。
美妙的舞姿伴着龙管悠扬,清亮的歌声和着凤箫吟唱。
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
阳春三月在小苑中游玩,千日沉醉于中山美酒。
直言身可沉,谁论名与利。
直言进谏即使身陷险境,谁还去计较名利得失。
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
依附于孟尝君门下,自知能够换取义气的名声。

词语注释

穰苴(ráng jū):春秋时期齐国名将,以善于用兵著称。
毛遂(máo suì):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以自荐闻名。
龙管:古代一种管乐器,形似龙,声音悠扬。
凤吹:指凤箫,古代一种箫,传说其声如凤鸣。
中山醉:指中山国出产的美酒,此处形容醉饮千日。

创作背景

诗词《少年行》创作背景考略

时代风烟中的侠客镜像

此诗当为初唐诗人卢照邻《少年行》组诗之一,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彼时唐朝经贞观之治后国势日隆,都城长安盛行"少年任侠"之风。诗人以战国四公子轶事为经纬,将自身"十年不调"的宦海沉浮(见《旧唐书·文苑传》)投射于历史图景中,构建出兼具浪漫与批判精神的少年侠客形象。

三重历史意象的交叠

  1. 地理符号的隐喻
    "韩魏"并非实指地域,而是借战国七雄之韩魏代指权贵聚集之地。考《史记·货殖列传》,邯郸、大梁(魏都)素以"多慷慨悲歌之士"著称,诗人借此暗讽当时权门养士之风。

  2. 典故系统的重构

    • "穰苴"典出《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景公以珍贵白璧赐此平民将领,此处反用其意,暗指才士需贿赂权贵
    • "毛遂"事见《平原君虞卿列传》,黄金奉士的描写实则揭露初唐"铨选失序"现象(《通典·选举三》)
  3. **音乐意象的深意
    "龙管凤吹"化用梁武帝《江南弄》中"玉箫金管凤凰吟",将南朝靡丽乐舞与战国侠义精神并置,形成时空错位的艺术张力。

诗人的精神突围

据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考证,此诗作于卢照邻任邓王府典签后期。诗中"三春小苑"实指邓王李元裕的洛阳别业(见《两京新记》),而"中山醉"暗用刘伶《酒德颂》,反映诗人身处王府却"耻作俳优"(《朝野佥载》)的矛盾心理。末句"市义"典出《战国策·齐策》,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地"焚券市义"的故事,实为诗人对自身"以文养志"处境的无奈解嘲。

按:唐代侠义诗往往"托古事以自况"(闻一多《唐诗杂论》),此诗通过战国与初唐的双重镜像,完成了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史诗性书写。

赏析

那少年策马穿过韩魏之地时,衣袂翻飞如不系之舟。珠玉装饰的车驾粼粼过水,骏马金鞍踏碎浮云,诗人用"流水车""浮云骑"的意象叠印出流动的盛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点此处"以物象的奢华流动暗示少年心性的不羁",恰似李太白"银鞍照白马"的飒沓,却比之多了几分初生牛犊的莽撞。

当白璧赠予穰苴、黄金奉于毛遂的典故接连闪现时,少年形象突然从二维的绢帛上立了起来。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指出这两个历史人物象征"文韬武略的理想投射",而"纵横意不一,然诺心无二"的矛盾修辞,恰如钱钟书所言"在人格分裂中完成统一"。我们看见的是尚未被世俗规训的赤子,将名节看得比白璧更重。

龙管凤吹的乐声里藏着盛唐的气象。三春小苑的落花与中山千日的酒香构成时空的双重迷醉,王兆鹏先生在《唐诗美学》中称之为"用感官的密度对抗生命的短暂"。那些"身可沉"的壮语并非虚言,在唐代侠文化研究中,学者汪聚应特别强调这种"以肉身陨灭兑换精神永恒"的价值观,恰与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一箪疏食一壶浆"的享乐哲学形成奇妙映照。

末句"市义"的典故用得极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解读此为"对战国策士精神的戏仿与超越",少年明知孟尝君养士的功利性,却偏要证明纯粹道义的可交易性。这种天真的狡黠,令人想起《世说新语》里"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雪夜访戴,只是多了几分金属冷光的锐利。当所有赏析终将回归文本时,我们突然发现——那浮云般的马蹄声,原来早已踏碎了名缰利锁的千年困局。

点评

此篇《少年行》以金错刀般的笔法雕琢少年意气,五陵豪气扑面而来,令人想起太白"银鞍照白马"的飒沓风流。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云:"唐世七言歌行,若此等作,真如赤手搏虎,不施鞍勒而驰骋自若。"诗中"珠轩""玉勒"之丽句,恰似南朝文论家钟嵘所言"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类游侠诗时指出:"一结见身分,'市义'二字,使千金散尽之豪情更具深致。"少年"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的慷慨,与结尾"自知能市义"的磊落相映成趣,正如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所谓"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近代词学大家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中特别激赏"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二句:"以工对写疏狂,六朝宫体之绮丽化为盛唐边塞之雄放,此所谓'挫万物于笔端'者也。"而"直言身可沉"的决绝,恰印证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姜斋诗话》"以意为主,势次之"的创作主张,将少年侠气提升至精神品格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