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2025年07月05日

延年不语望三星,莫说夫人上涕零。
争奈世间惆怅在,甘泉宫夜看图形。

张祜

译文

延年不语望三星
延年默默无言,凝望着天上的三颗星
莫说夫人上涕零
莫要提起夫人,以免泪落如雨
争奈世间惆怅在
无奈人世间的忧伤难以排遣
甘泉宫夜看图形
只能在甘泉宫的夜晚,独自看着画像寄托哀思

词语注释

延年:指李延年,汉武帝时的乐官,李夫人之兄。此处借指李夫人亲属。
三星:指参宿三星,古人常用以象征生命、寿命或思念。
涕零:流泪,涕指眼泪,零指落下。
争奈:怎奈,无奈。
甘泉宫:汉代宫殿名,汉武帝常在此避暑,此处暗指帝王思念逝者的场所。
图形:画像,指李夫人的画像。

创作背景

暮色低垂的未央宫檐角,犹挂着最后一缕残阳的鎏金。汉武帝刘彻独坐椒房殿内,指尖摩挲着西域进贡的琉璃屏风,屏上美人轮廓在宫灯摇曳中忽明忽暗——那是方士以青玉为骨、珊瑚为肌,精心雕琢的李夫人影像。

建元三年的春风曾见证过倾国倾城的相遇。当李延年水袖翻飞唱罢"北方有佳人",帝王手中的青铜酒爵便再未放下。可天妒红颜,元狩年间那场秋雨带走了年仅二十四岁的李夫人,只留下"色衰爱弛"的遗言在《汉书·外戚传》中凝结成霜。史载武帝思念成狂,命董谒制作"影戏"于甘泉宫,烛光将夫人倩影投在纱帷时,帝王竟伸手欲触,却只握住满掌空风。

"争奈世间惆怅在"的叹息,实则暗藏《史记·封禅书》的秘辛。方士少翁因招魂术获罪诛杀后,武帝仍夜夜凝视李夫人画像,直至建章宫梧桐叶落尽。班固在《汉武故事》中记下心碎一幕:当画师新呈夫人遗容,帝王突然以袖掩面"是邪非邪?偏何姗姗其来迟",此语后来化作《李夫人歌》的魂灵。

那幅悬于甘泉宫的云母屏风,最终成为汉代乐府中最凄美的意象。当《拾遗记》记载的"照骨镜"映出空榻,当《三辅黄图》里记载的怀梦草未能带回真容,李延年当年未语的三星(指参宿三星,喻生死相隔),便永远定格在《汉书·天文志》的星空图谱里,成为横亘在阴阳两界的银河。

赏析

这首诗以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典故为内核,通过凝练的意象群构建出跨越生死的惆怅空间。首句"延年不语望三星"中,"不语"二字堪称诗眼,既指乐师李延年无法用言语宽慰武帝,又暗喻生死相隔的永恒沉默。"三星"作为天文意象,被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解读为"既象征永恒秩序,又反衬人世无常",形成宏阔时空背景下的人类渺小感。

"莫说夫人上涕零"采用否定式抒情,吴小如《诗词札丛》指出:"'莫说'实为'已说',以禁令语气表达无法抑制的哀恸,较直叙更显沉痛。"这种矛盾修辞深刻展现了武帝明知佳人不可见,仍执着追寻的痴妄,与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异曲同工。

后两句将情感推向哲学层面。"世间惆怅"四字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超越具体情事,直指人类永恒困境"。而"甘泉宫夜看图形"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分析:"宫阙象征权力永恒,图形暗示存在虚幻,夜观的行为则暴露人类对抗遗忘的本能。这种权力与无力、真实与虚幻的悖论,构成震撼的审美张力。"

全诗在时空处理上极具匠心。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特别赞赏其"以三星之永恒对比宫夜之短暂,以图形之存续对照生命之消逝"。这种时空折叠手法,使二十八字的短制承载起对存在本质的思考。结句"看图形"的开放式留白,更留下"庄周梦蝶"般的哲学悬想,恰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最高级的悼亡诗,终将指向对存在本身的悼念。"

在情感表达上,霍松林《唐诗鉴赏举隅》总结为"三分哀婉七分苍凉"——哀婉于具体情事,苍凉于宇宙人生。这种由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性生命体验的特质,正是该诗超越一般宫怨题材的关键。末句那个凝视图形的长夜,最终成为所有读者反观自身生命的镜鉴。

点评

诗词原文:
延年不语望三星,莫说夫人上涕零。
争奈世间惆怅在,甘泉宫夜看图形。


名家点评: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不言情而情愈深,李益此作,以'不语'二字摄魂。三星在天,夫人含涕,而延年伫立之状,尽在虚处传神。末句'甘泉夜看',尤见帝王相思之痴,非俗笔所能到。"

  2. 王夫之《姜斋诗话》论:
    "李君虞(李益)长于用影。'望三星'而'不语',光影寂寥中自有一段幽恨。后二句转笔写帝王心事,以'惆怅'轻点,复以'夜看图形'坐实,虚实相生,汉武悼李夫人之悲,宛在目前。"

  3. 贺裳《载酒园诗话》赞:
    "李益绝句,每有神光离合之妙。此诗不言李夫人之貌,而'甘泉宫夜'四字,已使读者想见其'倾国倾城'。延年兄妹故事,只于'涕零''惆怅'中隐约其辞,真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4. 黄生《唐诗摘钞》解:
    "'三星'喻生死相隔,'不语'是延年痛极无言。后二句忽推开,言岂独延年伤怀,帝王亦终夜对画图而肠断。以小见大,方寸间具沧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