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行路难

2025年07月05日

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人生意气须及早,
莫负当年行乐心。荆王奏曲楚妃叹,曲尽欢终夜将半。
朱楼银阁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芜漫。当春对酒不须疑,
视目相看能几时。春风吹尽燕初至,此时自谓称君意。
秋露萎草鸿始归,此时衰暮与君违。人生翻覆何常足,
谁保容颜无是非。

张纮

译文

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你可曾见过温家的玉镜台,被珍重携入九重宫阙来。
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
你可曾见过相如的绿绮琴,轻抚慢弹奏出凤凰之音。
人生意气须及早,莫负当年行乐心。
人生豪情应当趁早,莫辜负年少时的欢愉之心。
荆王奏曲楚妃叹,曲尽欢终夜将半。
荆王奏曲楚妃哀叹,曲终欢散夜已过半。
朱楼银阁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芜漫。
朱楼银阁正当盛年,转眼碧草青苔荒芜蔓延。
当春对酒不须疑,视目相看能几时。
春日对酒莫要迟疑,彼此相望还能有几时。
春风吹尽燕初至,此时自谓称君意。
春风吹尽燕子初来,此时自以为称你心意。
秋露萎草鸿始归,此时衰暮与君违。
秋露打湿枯草大雁始归,此时衰老与你相违。
人生翻覆何常足,谁保容颜无是非。
人生起伏怎会常满足,谁能保证容颜无是非。

词语注释

玉镜台:精美的玉制镜台,象征富贵。
九重:指皇宫,古代称天子居所为‘九重天’。
绿绮琴:司马相如的名琴,泛指名贵乐器。
凤凰音:形容琴声美妙如凤凰鸣叫。
荆王:楚王,此处借指王侯。
楚妃:楚王的妃子,此处借指宫中女子。
朱楼银阁:红色楼阁银色亭台,形容豪华建筑。
芜漫:荒芜蔓延。
萎草:枯萎的草。
鸿:大雁。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有唐音破空而来。《行路难》杂曲歌辞的诞生,恰似一柄青铜剑,在开元盛世的锦缎上划开一道真实裂痕。玉镜台映照着温峤"镜里人将老"的忧思,绿绮琴弦震颤着相如"凤求凰"的遗响——这组乐府旧题,经张说之手,终成盛唐之音中最早觉醒的清醒者。

金龟袋压不住的焦虑,从七宝鞍上渗出来。当玄宗在花萼楼击鼓催花时,张说正目睹着"朱楼银阁"下的"碧草青苔"。洛阳道上的车马尘烟与终南山里的求仙问道,构成奇妙的和弦。诗人以"荆王奏曲楚妃叹"的典故为引,将楚王台榭的荒芜与眼前盛宴重叠,建安风骨与齐梁绮丽在此完成嫁接。

春燕秋鸿的意象流转间,藏着比《薤露》更深的惊惶。当"当春对酒"的豪语撞上"衰暮与君违"的谶言,我们忽然读懂:这分明是写给整个盛唐的《郊祀歌》。天宝三年的长安尚在醉舞,而张说已提前听见渔阳鼙鼓——那些"行乐须及早"的劝诫,原是政治家在时代拐点留下的绳墨。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窥见端倪:"燕许大手笔,始变骈俪为感慨。"这组杂曲的珍贵,恰在于用公卿之笔写途穷之哭。当"温家玉镜"映出白发,"相如琴台"栖满寒鸦,盛唐的集体无意识终于找到出口——后来李白的"停杯投箸",杜甫的"艰难苦恨",皆可在此找到诗学DNA。

赏析

这首诗以珠玉般的意象串联起人生无常的慨叹,通过四组"君不见"的并置镜头,将历史典故与自然意象熔铸成时光的寓言。温峤玉镜台与相如绿绮琴的典故,被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为"以器物之永恒反衬人生之短暂",琴镜交织的意象既象征美好情谊,又暗含对往昔的追忆。

"荆王奏曲"至"碧草青苔"的转折,构成强烈的时空对照。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此处运用了"盛衰映衬法":朱楼银阁的繁华与坐对荒草的落寞,在夜半时分的并置,完美诠释了乐极生悲的人生常态。春燕秋鸿的物候意象,被叶嘉莹解读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精妙的时光刻度",春风中的自信与秋露里的怅惘形成情感张力。

末四句的哲理升华颇具建安风骨。傅璇琮在《唐代文学史》中盛赞"人生翻覆何常足"句,认为其继承了鲍照《拟行路难》的跌宕之气,又以"谁保容颜无是非"的诘问,将物理衰老与人事是非双重焦虑熔于一炉。这种"双重否定式"的结尾,被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中视为"中古诗歌智慧的典型表达"。

全诗在艺术上展现了初唐七古向盛唐歌行的过渡特征。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称道其"当春对酒"的及时行乐之思,认为这种看似颓唐的表述,实则包含对生命密度的珍视。诗中"九重来"与"坐芜漫"的空间转换,"燕初至"与"鸿始归"的时间循环,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生命沉思场域。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明·陆时雍《唐诗镜》评此诗曰:
"『人生意气须及早,莫负当年行乐心』二语,如露坠瑶琴,清响彻云。全篇以金石之音写电光之慨,温家玉镜、相如绿绮,皆作浮生注脚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春风吹尽燕初至』与『秋露萎草鸿始归』对映成悲,直将《行路难》旧题翻作韶华册。末句『谁保容颜无是非』,似问似叹,刺破世人颠倒相。"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
"七言转韵至此,如珠走盘。荆王楚妃典、朱楼青苔景,虚实相生,终以『人生翻覆』四字收束,真得鲍照《拟行路难》神髓而更添雍容气度。"

当代学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析:
"此诗以镜台、琴音起兴,用『春燕』『秋鸿』两组意象完成时空折叠。『当春对酒』的放达与『衰暮相违』的苍凉,构成盛唐诗人特有的生命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