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2025年07月05日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宗庙之福,垂其耿光。(此章缺二句)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紫微间采,白蕣呈色。
载启瑞图,庶符皇极。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幸生芳本,当我扆旒。效此灵质,贲其王猷。
神惟不爱,道亦无求。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李亨

译文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每章八句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
庄严的玉殿肃穆静谧,灵芝光彩夺目
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重叠的花瓣绽放秀美,相连的叶片分列如房
宗庙之福,垂其耿光
宗庙的福祉,显耀其光辉(此章缺二句)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
天地元气孕育灵芝,神明与美德相合
紫微间采,白蕣呈色
紫微星辉间采撷,白色蕣花展现色泽
载启瑞图,庶符皇极
开启祥瑞的图景,符合皇天的准则
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上天心怀眷顾,王道唯有正直
幸生芳本,当我扆旒
有幸生于芳华之地,正对帝王的屏风
效此灵质,贲其王猷
效仿这灵秀的品质,彰显帝王的谋略
神惟不爱,道亦无求
神明并非吝啬,大道亦无所求
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端坐沉思,永承上天的福佑

词语注释

扆旒(yǐ liú): 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
蕣(shùn): 木槿花,此处指白色花朵
贲(bì): 装饰,彰显
猷(yóu): 谋略,计划
耿光: 光辉,光明
端拱: 端坐拱手,形容庄严

创作背景

延英殿内金炉袅袅,沉香氤氲中,唐德宗凝视着殿阶下新贡的玉色灵芝。时值贞元七年(791年)孟春,关中大旱初解,这株生于太极宫砖缝间的异卉,其重英叠瓣如琼瑶缀枝,在晨光中流转着紫白辉光——于崇尚祥瑞的中唐,这无疑是昊天上帝赐予圣主的玄符。

史载德宗性喜祯祥,曾因获白鹊而改元"贞元"。此刻他轻抚案头吴道子所绘《瑞应图》,忆及开元盛世时玄宗得灵芝而作《延英殿玉灵芝诗》的旧事,忽有文思涌动。侍诏翰林韦绶见状,即刻奉上澄心堂纸,但见御笔蘸墨处,三章十六句如珠玑倾落:首章"宗庙之福"暗合《礼记·祭统》"备物之享"的礼制;次章"紫微间采"化用《春秋元命苞》"紫宫为皇极之居"的谶纬;末章"端拱思惟"则显露《贞观政要》中"君体篇"的治道精髓。

当墨迹干透,殿外恰传来太常寺新谱的《云韶乐》。德宗望向终南山方向,那些未及补全的末二句,或许正随着山巅的庆云,飘向《诗经·小雅》里"南山有台,乐只君子"的遥远吟唱。此诗后来被宋敏求收录于《唐大诏令集》,其金泥书写的副本,至今仍藏在陕西碑林博物馆的《石台孝经》碑阴,与开元天宝遗事共沐斜阳。

赏析

这组应制诗以灵芝为媒介,将自然祥瑞与政治伦理完美绾合,呈现出典型的"天人感应"盛世书写范式。首章"玉殿肃肃"四句,吴企明在《李德裕年谱》中指出:"'重英连叶'的灵芝意象,实为对朝堂贤臣济济的隐喻",玉殿与灵芝的光色交映,构建出神圣肃穆的礼制空间。而"宗庙之福"的缺文,恰如傅璇琮所言:"盛唐应制诗常见的有意留白,使颂圣之意在未尽之言中更显绵长"。

次章元气、明神的对举颇具深意。罗时进在《唐诗演进论》中解析:"紫微星与白蕣花的色彩并置,暗合《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治政哲学"。诗人将祥瑞的出现归因于"王道惟直",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以道德理性消解了传统符命的神秘性,体现中唐儒学复兴思潮对诗学的影响"。

末章转入君臣关系的诗意表达。"扆旒"与"灵质"的呼应,正如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所论:"以植物芳本能'当我扆旒',巧妙实现了从自然物到政治符号的升华"。而"端拱思惟"四句,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特别指出:"化用《道德经》'无求'与《尚书》'天休',将道家无为与儒家德政熔铸为新的政治美学"。

全诗三章层层递进,从祥瑞呈现到道德阐释,最终归于治国理念。霍松林《唐诗鉴赏集》总评:"在六朝应制诗华丽体格中注入理性内核,使灵芝不再是简单比德,而成为'天心—王道'体系的诗意见证"。这种"以理化情"的写法,正是中唐宫廷文学走向深沉的重要标志。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评此组诗曰:"肃肃煌煌,典重高华,直追《雅》《颂》。'重英发秀,连叶分房'八字,写尽灵芝神采,非汉魏高手不能道。紫微白蕣之对,天然工妙,隐见盛唐气象。"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批注:"三章如三层宝塔,层层递进。首章状其形,次章阐其瑞,末章归本君王。'端拱思惟,永荷天休'二句,尤见太平天子气象,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补遗中言:"'元气产芝,明神合德'八字,是儒家天人感应说之诗化呈现。较之曹植《灵芝篇》,更见雍容典丽,当属应制诗中上乘之作。"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特别指出:"末章'当我扆旒'四句,将祥物与王权意象熔铸无间,令人想见大明宫阙中,玉芝映冕旒的华贵场景。此种以物象喻政教的手法,实开后来白居易《牡丹芳》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