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2025年07月05日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
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
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
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
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
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好胜耽长行,天明烛满楼。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
乐奏曾无歇,杯巡不暂休。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
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
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
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
歌人踏月起,语燕卷帘飞。好妇惟相妒,倡楼不醉稀。
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开琐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请歌牵白马,自舞踏红茵。时辈皆相许,平生不负身。
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
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
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楼边听歌吹,帘外市钗花。
乐眼从人闹,归心畏日斜。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李廓

译文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
身着金紫华服的少年郎,骑着骏马在街上闪耀光芒。
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
跟随左中尉出行,官职隶属右春坊。
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
斜戴着扬州产的帽子,身上熏染着异国的芬芳。
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
垂着马鞭踏过青草地,往来于杏园的花香中。
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
与轻狂的同伴追逐嬉戏,闲游时不穿官服。
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
常牵着出猎的骏马,频繁更换打球的衣衫。
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
清晨踏着朝阳寻花,乘着春风带酒而归。
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
青楼里不分昼夜,歌舞停歇的时候很少。
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
日上三竿春睡醒,骑马悠闲赏春光。
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
银鱼袋随意倒插,出行跟着金犊车。
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
还带着新买的酒,远赴曲江醉卧花间。
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几次归来天已黑,金吾卫护送回家。
好胜耽长行,天明烛满楼。
争强好胜沉迷赌博,直到天明烛火满楼。
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
留人观看斗鸡,赌马换来偏头马。
乐奏曾无歇,杯巡不暂休。
音乐演奏不曾停歇,酒杯传递不曾中断。
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
时不时远远冷笑,责怪客人有春愁。
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
携着艳丽的妓女游玩,打扮得像男子一样。
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
遇到花就停下喝酒,笙歌簇拥着马匹吹奏。
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
莺声催促曲子加快,春色惊讶归来太迟。
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
不在乎街上的鼓声,华美的宴席等待月亮移动。
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
赏春只追逐胜景,大宅可曾回去过。
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
不高兴就逃离宴席,狂放惯了衣衫不整。
歌人踏月起,语燕卷帘飞。
歌者踏着月光起舞,燕子呢喃卷帘飞舞。
好妇惟相妒,倡楼不醉稀。
美妇只会互相嫉妒,倡楼里不醉的很少。
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
戟门连日关闭,苦饮惜别残春。
开琐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打开锁迎接新客,让歌姬安抚醉人。
请歌牵白马,自舞踏红茵。
请人唱歌牵着白马,自己跳舞踏着红毯。
时辈皆相许,平生不负身。
同辈都赞许,平生不负自己。
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
新年在高殿上,才见光辉闪耀。
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
玉雁排列在方带上,金鹅站立在仪仗衣上。
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
赐予深酒和碗,马匹疾驰珂声飞响。
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
朝下人们争相观看,香街上意气风发归来。
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
懒于骑马游市,跟着歌姬坐车。
楼边听歌吹,帘外市钗花。
在楼边听歌吹奏,帘外买钗花。
乐眼从人闹,归心畏日斜。
快乐地跟随人群热闹,归心却怕太阳西斜。
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
仆人来来去去报信,饮酒的同伴到了倡家。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
小妾教鹦鹉,在头边呼唤醉醒。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娇犬睡在玉席上,鹰飞震动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
碧绿的地上堆着花障,红泥筑成待客亭。
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虽然长久按曲,不饮酒就不曾听。

词语注释

金紫:指金印紫绶,象征高官显爵。
左中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侍卫。
右春坊:唐代太子属官,负责文书工作。
刬戴:斜戴。刬(chǎn)。
扬州帽:扬州产的帽子,当时很时髦。
异国香:外国进口的香料。
杏园:唐代长安著名游赏地。
绯:红色官服。
打球衣:打马球时穿的衣服。
青楼:指妓院。
帖马:骑马慢行。
银鱼袋:装银鱼符的袋子,官员身份象征。
金犊车:装饰华丽的小牛车。
曲江:长安著名风景区。
金吾: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
长行:古代一种赌博游戏。
独脚:指斗鸡。
偏头:指偏头马,赛马中的一种。
红茵:红色地毯。
玉雁:玉制的雁形饰品。
金鹅:金制的鹅形饰品。
珂:马勒上的装饰品,碰撞会发声。
苍头:仆人。
玉簟:精美的竹席。
花障:用花做的屏风。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创作背景

长安的春日总带着几分醉意,朱雀大街的柳絮纷扬如雪,曲江池畔的杏花灼灼似霞。在这开元天宝的盛世光景里,一群金紫少年郎的冶游故事,被诗笔凝成了十首流光溢彩的杂曲歌辞。

一、五陵年少的黄金时代

诗中"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的贵胄子弟,正是唐代禁军体系与东宫属官交织的缩影。天宝年间,羽林军与龙武军作为天子亲卫,其子弟多充任左右中尉;而右春坊属太子东宫,掌侍从献纳。这些少年"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腰间银鱼符袋颠倒悬挂,以金饰牛车代步,将开元盛世的奢靡气象演绎到极致。

二、胡风浸润的市井狂欢

"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道出当时胡汉交融的风尚。扬州毡帽本为西域样式,经丝路商队传入江南改良;而"异国香"则指波斯商人贩运的苏合香。少年们"赌马换偏头"的胡俗,更见《新唐书·车服志》载:"长安少年有截马鬃为偏髻者,效突厥遗风"。

三、曲江宴饮的盛世图景

"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勾勒出长安城南的游宴盛况。新市指东市附近的胡商酒肆,据《酉阳杂俎》记载,其酿造的葡萄酒"色如琥珀";而曲江宴饮本为进士及第后的庆典,天宝后逐渐演变为贵族子弟的日常消遣。诗中"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恰与《开元天宝遗事》所载"长安富家子每至春时,各置矮马小轿,纵赏无时"相印证。

四、侠少风流的时代隐喻

"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的孤傲姿态,暗含安史之乱前的末世预感。这些"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的少年,看似纵情声色,实则如《资治通鉴》所述"天宝以后,侠少辈多与禁军相结,时人谓之'长安恶少'"。诗中"戟门连日闭"的描写,或指天宝十一载李林甫死后禁军戒备森严的史实。

十首组诗如十幅金碧山水,将盛唐长安的市井声、胡旋舞、酒肆香、马球尘尽数绘入。那些踏碎杏花归去的马蹄声里,既有"平生不负身"的豪言,也藏着"苦饮惜残春"的惘然——这是属于整个黄金时代的青春叙事。

赏析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以鲜活的笔触勾勒出唐代长安贵族少年的浮华生活图景,其意象之绚丽、情感之恣肆,堪称盛唐社会风情的微缩画卷。

一、金鞍玉勒间的盛世浮光
诗中"绕街鞍马光""金犊车""银鱼袋"等意象层叠,构建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组诗"尽态极妍,曲写少年游冶之趣",尤其"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二句,以漫不经心的马鞭垂落细节,将贵族少年春游的慵懒情态刻画入微。这种"鞍马文化"的铺陈,实则是开元盛世物质丰裕的投影。

二、昼夜颠倒的狂欢哲学
组诗以"青楼无昼夜"为精神内核,展现唐代少年特有的时间感知。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指出:"'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构成闭环式时空结构,太阳的东升西落沦为狂欢的注脚。"这种对自然时序的刻意颠倒,在"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中达到极致,凸显出少年群体反抗世俗规训的生命姿态。

三、性别错位的审美趣味
"装束似男儿"的艳妓形象尤为瞩目。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认为此描写"打破性别藩篱,展现盛唐特有的包容气度"。当少年"数换打球衣"的阳刚与妓女"莺声催曲急"的柔媚并置时,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恰如李泽厚所言"长安少年把人生变成永不落幕的假面舞会"。

四、狂欢背后的精神困境
在"杯巡不暂休"的喧嚣之下,潜藏着深刻空虚。"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二句,被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解读为"群体性迷醉中的瞬间清醒"。这种"苦饮惜残春"的矛盾心理,在"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的结句中尤为深刻,暴露出享乐主义对心灵的异化。

此组诗犹如工笔重彩的连环画卷,程千帆《古诗考索》赞其"以小说笔法入诗,每首自成段落又相互勾连"。那些金紫少年在杏花春宴中策马飞驰的身影,最终都化作盛唐夕阳下最绚丽的剪影,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听见马鞍上金铃的清脆回响。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李廓《长安少年行》十首,写尽五陵年少裘马轻狂之态。'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九字,便是一幅走马章台图。末章'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尤见少年傲诞本色,乐天'五陵年少争缠头'之句,可互参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十首如串珠走盘,写纨绔子弟游冶之状各具情态。'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其矜奢可见;'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其骄矜如闻。后三首忽插入'戟门连日闭''新年高殿上'等句,顿挫有致,非一味铺排者可比。"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
"'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十字绝妙,以莺声状笙歌之促,以春色讶游宴之久,不写人而人在其中。李廓善用反衬法,'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正以'稀'字见其'无昼夜'也。"

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这组诗实为唐代贵族生活实录,'赌马换偏头''教姬屈醉人'等细节,非亲历者不能道。与白居易《秦中吟》对照,可见同一长安城,朱门与陋巷之悬殊。李廓以冷眼写热闹,繁华中自含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