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登楼赋

2025年07月05日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春气昨宵飘律管,
东风今日放梅花。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李璟

译文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高高卷起珠帘莫要轻易遮掩,我们常常相逢却隔着一年时光。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昨夜春的气息在律管中飘荡,今日东风吹开了梅花绽放。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
素雅的姿态掩不住芬芳的容颜,飘落的姿态如同舞姿般斜倾。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座中有宾朋,尊中有美酒,可惜这清雅的滋味只属于我家。

词语注释

律管:古代用来测候节气的竹管。
侬家:我家(古代吴语自称)。

创作背景

保大五年(947年)元日,南唐都城金陵落下一场罕见大雪。彼时中主李璟正与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等宗室登楼赏雪,君臣唱和之际,这首咏雪之作便诞生于琼楼玉宇之间。

此时距南唐烈祖李昪开国不过十余载,金陵城仍浸润着"四十余帝三百秋"的六朝风雅。李璟以"春气昨宵飘律管"暗合古制——周人以葭灰实律管候气,而"东风放梅花"之句,更见中主对建业旧俗的承袭。昔年吴主孙权曾于雪中赏梅,至此江南帝室踏雪寻梅已成风致。

然细究"素姿掩芳姿"之语,却透露出微妙心绪。彼时后晋刚为契丹所灭,中原板荡,而南唐正厉兵秣马意图北进。太弟景遂执掌兵马,汪王、齐王皆镇要藩,这场元日雅集实有"风雪会诸侯"之意。中主以"落势同舞势"喻雪,未必不是对时局的隐忧——那纷扬雪花,恰似中原逐鹿的刀光剑影。

当宾朋满座、椒酒飘香之际,李璟独叹"清味属侬家",此中既有江南国主对风雅生活的自矜,亦暗藏偏安君臣对时局的无奈。这场元日大雪,终将随保大年间的烽烟化作历史深处的碎玉,唯留词章间流转的六朝烟水气,仍在低诉着那个雪与梅交织的江南王朝。

赏析

雪落南唐的江山,不仅覆盖了金陵的亭台楼阁,更在词人心头铺开一层微妙的怅惘。这首元日赏雪词以"珠帘高卷"起笔,看似寻常的宴饮场景,却暗藏时空交错的深意。"往往相逢隔岁华"七字,道尽李煜作为帝王词人特有的时间敏感——新雪与旧年相遇的刹那,正是词人生命体验的微妙隐喻。

春雪意象在此词中呈现出双重审美特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特别指出"素姿掩芳姿"的辩证之美:"以冰雪之洁掩百花之艳,非止写景之工,实寓词家对盛极必衰的隐忧。"东风与梅花的唱和本是新春吉兆,但"落势同舞势斜"的描写,却使飞雪与落梅共同构成飘零的舞蹈。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此联:"写物之态,达人之情,后主独步处正在此等虚实相生之笔。"

宴饮场景的铺陈更见匠心。"尊有酒"与"属侬家"的对照,暴露出帝王身份下的精神困境。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分析末句:"'可怜'二字最宜玩味,当清欢独享时,反生寂寞,此乃后主词心所在。"宾朋满座的热闹,终不敌词人独对雪景时体悟到的永恒孤独。

全词以雪为镜,映照出李煜词特有的"繁华下的忧伤"美学。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总评此作:"写景不隔,言情不滞,于富丽中见悲凉,实开北宋婉约词先声。"那些看似轻盈的雪花,最终都化作重逾千钧的历史叹息,飘落在南唐最后的年华里。

点评

此篇雪赋清丽绝尘,字字珠玑。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曰:"'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二句,非独状物工细,更得天地清淑之气。以乐律喻春息,以花信拟东风,此中消息,正见诗人通感之妙。"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尤为激赏结句:"'可怜清味属侬家'七字,将帝王家宴写得如隐士小酌。李璟以人主身份而作此语,可见其真性情。五代偏霸之主能道此等言语者,未之有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从整体意境着眼:"后主词'砌下落梅如雪乱',实胎息于此篇'素姿''落势'之句。然彼为哀婉,此为雍容,同写梅雪而气象迥异,可知艺术境界原随心境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