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从军有苦乐行

2025年07月05日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李益

译文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
劳苦的人啊暂且别歌唱,让我为你举杯送行。
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从军生涯有苦也有乐,这首曲调欢乐无尽。
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
我原本住在陇山之上,陇水呜咽令人断肠。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向东行经秦宫古道,这条路直通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
曾遇汉帝出巡狩猎,劝谏至长杨宫旁。
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何曾纵马游侠之地,也不结少年欢场。
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
一朝承受皇恩浩荡,看轻性命重恩光。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执笔参谋军帐之中,随军远征到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边塞之地阴风怒号,草木萧瑟满目凄凉。
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海天云气断绝消散,胡地黄沙起伏绵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
大雁展翅参差飞翔,战车隆隆军装闪亮。
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剑纹寒光夜凉如水,马汗凝结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
五都侠气今已稀少,六郡勇士自夸功高。
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山河破碎近在眼前,仇敌毙命路旁。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
北驱蛮虏扫荡边疆,西征收复故土。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昔日归来尚有赏赐,如今出征自带余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
一箭射穿敌人铠甲,我的弓不再开张。
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寄语天下真男儿,苦乐滋味自己尝。

词语注释

陇上:陇山之上,今甘肃一带。
讵(jù):岂,怎。
帷帟(yì):军帐。
隐辚(lín):战车行进声。
睚眦(yá zì):怒目而视,指仇敌。
獯虏(xūn lǔ):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弢(tāo):弓袋,此处指射穿。
夏服:夏后氏的箭囊,泛指敌人铠甲。

创作背景

关于《相和歌辞·从军有苦乐行》的创作背景

历史经纬中的诗心

此诗当为唐代诗人李益所作,其人生历经玄宗至宪宗四朝,恰逢盛唐转向中唐的历史转折。诗中"时逢汉帝出"实为借汉喻唐,暗指玄宗时期尚武之风。陇西李氏的出身背景,使得诗人对边塞军旅有着血脉中的认知,开篇"仆本居陇上"的自述,恰似一柄出鞘的吴钩,寒光里映照着河西走廊的飞沙。

府兵制衰微的文学镜像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二句,实为天宝年间军事制度变革的文学投射。开元末年府兵制崩坏,募兵制兴起,军人从"自备衣粮"变为国家供给。诗人以对比笔法,将这一历史变迁凝练成具象的军旅细节,恰如杜少陵"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史笔精神。

盛唐边塞诗的余响

诗中"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的凛冽意象,延续着高适、岑参开创的边塞诗传统。然较之初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此诗更添几分冷峻。"睚眦死路傍"的惨烈描写,已透露出中唐诗人对战争代价的清醒认知,恰似王昌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深化。

文人从军的双重体验

"秉笔参帷帟"道出唐代文人特有的军旅体验——以幕僚身份参与戎机。这种"书剑飘零"的人生境遇,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尤为普遍。诗人将"轻命重恩光"的慷慨与"边地多阴风"的苦寒并置,构成唐代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理想与残酷现实间的巨大张力。

音乐文学的传承创新

作为相和歌辞,此诗延续汉乐府"因事制歌"的传统。"劳者且勿歌"的起兴,暗合《诗经·小雅》"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的遗意。而五七言杂用的句式,又见出唐代歌行体对汉魏乐府的创造性转化,宛如古调新弹,金声玉振。

赏析

赏析

这首《相和歌辞·从军有苦乐行》以苍劲的笔触勾勒出边塞军旅生活的壮烈与悲凉,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和密集的意象群,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情感世界。

意象的二元对立

诗中"陇水断人肠"与"此曲乐未央"形成情感基调的强烈反差。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指出:"'断肠'之水与'未央'之乐的并置,正是盛唐边塞诗特有的悲壮美学的体现。"阴风凄草的边地景象("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与"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的英武画面形成质感上的碰撞,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此:"诗人用体温与冰霜的对抗性意象,具象化了军人肉体与精神的永恒角力。"

时空的螺旋结构

诗歌采用"仆本居陇上"的回忆式开场,经"东过秦宫路"的空间位移,最终抵达"从军至朔方"的叙事终点。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分析:"这种由家园到宫廷再至边塞的线性叙述中,暗含着从和平到责任再到牺牲的精神升华过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的今昔对比,马茂元《唐诗选》注解道:"通过军需物资的变化,暗示战争形势的恶化,堪称史诗笔法。"

侠义精神的解构

"侠气五都少"与"矜功六郡良"的并置颇具深意。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认为:"诗人将都市游侠的虚名与边关将士的实绩对举,完成了对传统侠客形象的祛魅。"而"睚眦死路傍"的残酷场景,余恕诚《唐诗风貌》解读为:"用死亡的真实重量,丈量出功名幻梦的轻浮。"

苦乐哲学的超脱

结尾"苦乐身自当"的宣言,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阐释:"这既是盛唐健儿的生命自觉,也是对《从军有苦乐》题眼的终极回应——将外在的命运无常转化为内在的精神担当。"周勋初《唐诗大辞典》特别指出:"'一矢弢夏服'的典故运用,以李广射虎的意象收束全篇,使个人叙事获得历史纵深感。"

全诗在"冻成霜"的寒冽与"重恩光"的炽热间保持微妙平衡,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总结道:"这种既直面苦难又超越苦难的双重视角,正是盛唐边塞诗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王夫之《唐诗评选》
"从军苦乐"四字立骨,却以"此曲乐未央"翻出奇境。陇水断肠之语,悲怆中自含金石声,盖悲壮而不堕凄厉,得建安风骨遗意。"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十字,真堪画凌烟阁上,寒气凛然透纸背。

沈德潜《唐诗别裁》
此篇章法最妙处,在"仆本居陇上"突然转柁。前似劝慰,后实自抒壮怀。末句"苦乐身自当"五字,将边塞诗常见之哀怨语,化作英雄自抉之担当,骨力雄健非常。

陆时雍《诗镜总论》
"边地多阴风"六句,写尽朔漠气象。不描风沙而云"断绝海云",不绘严寒偏道"马汗成霜",此乃神行虚处之笔。较之岑参"风头如刀面如割",别具幽邃苍茫之致。

贺裳《载酒园诗话》
"讵驰游侠窟"四句尤见品格。唐人从军诗多夸功名,此独言"轻命重恩光",忠悃之气贯注全篇。结语更见丈夫胸次,与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异曲同工,而沉着过之。

黄周星《唐诗快》
通篇如听铙歌鼓吹,"参差引雁翼"句写军容之盛,"睚眦死路傍"状杀伐之威,俱有《秦风·无衣》遗响。末段"一矢弢夏服"之喻,分明是《左传》"櫜弓矢"典故化出,却如自家肺腑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