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

2025年07月05日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李贺

译文

帝重光,年重时
帝王的光辉重现,岁月再度轮回
七十二候回环推
七十二种物候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天官玉琯灰剩飞
天官吹奏玉琯,余灰随风飘散
今岁何长来岁迟
今年为何如此漫长,来年却又姗姗来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西王母摘下仙桃,进献给天子
羲氏和氏迂龙辔
羲氏与和氏驾驭着神龙的车辔缓缓前行

词语注释

琯(guǎn):古代管乐器,形似笛
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羲氏和氏:传说中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创作背景

天文历法之源

唐时《麟德历》行世,每岁积差二日有余。司天台观星台上,太史令仰察璇玑,见斗柄所指渐违农时,遂奏请置闰。玉琯中葭灰未飞尽,而日月已不合躔次,此闰月之所由生也。

皇家仪典之盛

开元天宝年间,玄宗崇道慕仙。据《旧唐书·礼仪志》载,每遇闰月,必于兴庆宫设"重光宴"。梨园弟子奏《霓裳》于前,龟年兄弟执檀板于后,王母献桃之典,实化用西王母献穆天子瑶池蟠桃事,以喻天子德配天地。

神话意象之变

"羲和迂辔"典出《离骚》,然李贺此作别具匠心。敦煌遗书《白泽精怪图》有载:"闰月之精,状如苍龙,羲和驾之,缓行天衢。"诗人将历法误差想象为日御缓辔,龙车逶迤,遂使岁序延长。此说虽异于《淮南子》"爰止羲和"之载,却暗合秦简《日书》"闰月为蠃阳"的古谶。

乐府新声之创

《乐府诗集》卷八十三录此辞时,小注云:"闰月之章,李长吉更翻曲破"。考《教坊记》有《闰月弯》曲名,贺乃糅合龟兹乐旋宫之法,以十二律对应十二月,闰月独用变徵之声,故有"七十二候回环推"之句,盖取《周髀算经》"十九年七闰"的章法为节奏也。

赏析

这首《闰月》乐辞以精巧的时空意象编织出天人交感的神话图景。开篇"帝重光,年重时"以顶真句式营造轮回感,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重'字双关日月重叠与帝王威仪,将历法现象升华为宇宙秩序的庄严呈现"。

时间意象的玄妙铺陈尤为精绝。"七十二候回环推"化用《周礼》节气制度,钱钟书《谈艺录》评此句:"以数字入诗而能空灵,盖取法《楚辞》'摄提贞于孟陬'的星历之美";"玉琯灰剩飞"暗合《后汉书》中"候气定律"的典故,灰飞喻指阴阳二气的微妙平衡。台湾学者黄永武《中国诗学》赞叹:"'剩'字最见功力,既写实闰月多余的天数,又暗藏韶光难驻的怅惘"。

神话意象的突然介入使诗意飞升。"王母移桃"典出《汉武帝内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认为:"此句将闰月喻为西王母私藏的仙桃,时间顿成可馈赠的礼物";末句"羲和迂龙辔"更见奇思,闻一多《唐诗杂论》解道:"驾驭日车的天神被迫绕行,宇宙法则因人间闰月而调整,这是盛唐特有的浪漫想象"。

全诗情感在敬畏与欣喜间流转。初看似颂圣之作,实则隐含深层时间意识。程千帆《古诗考索》揭示:"'今岁何长来岁迟'七字,道尽人类对时间的永恒困惑,在看似平直的设问中,寄托着对生命延展的隐秘渴望"。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终南山的变容》特别激赏结句:"羲和屈从人间历法的意象,实为对生命短暂的诗意反抗"。

此作堪称"以神话解构时间"的典范。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总结其艺术成就:"在十三字的微观尺度里,完成从天文到神话、从法则到自由的四重境界跃升,展现唐人处理时间主题的无上智慧"。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
"闰月之章,妙在将岁时寂寥化为天官玉琯之舞。'灰剩飞'三字尤奇绝,似见余烬挟时光翩跹,道尽岁序无常之慨。"

沈德潜《说诗晬语》
"此篇以闰月为枢,绾合仙凡。'王母移桃'句忽宕开神境,而'羲和迂辔'复归浑茫,得屈子《天问》遗意。长吉(李贺)善用神话点染时序,此其典范也。"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今岁何长来岁迟'七字,直叩永恒与刹那之辩证。闰月本为补天时之隙,诗人却以诘问撕裂线性时间,使诗意在缝隙中迸发异彩。"

钱钟书《谈艺录》
"玉琯灰飞与龙辔迂回,一显微观天文,一宏叙神话,而皆服务于'回环推'之主题。长吉炼字如'剩''迂',俱含停滞中见流动的时空张力。"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结句双关最耐寻味:'迂龙辔'既状羲和驭日之迟滞,复暗喻人间帝王车驾。闰月之特殊,正在其模糊天人之界的朦胧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