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2025年07月05日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

宗元

译文

兽之穷,奔大麓。
走投无路的野兽,逃向深山密林。
天厚黄德,狙犷服。
上天厚待仁德之君,连凶猛的野兽也臣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
收起铠甲弓箭,停止战争。
皇旅靖,敌逾蹙。
王师安定,敌人更加窘迫。
自亡其徒,匪予戮。
他们自取灭亡,并非我们杀戮。
屈rH猛,虔栗栗。
驯服凶猛野兽,使其敬畏战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
用绳索束缚,用官职笼络。
黎之阳,土茫茫。
黎明的阳光,照耀广袤大地。
富兵戎,盈仓箱。
兵强马壮,粮仓满满。
乏者德,莫能享。
缺乏仁德的人,无法享受这些。
驱豺兕,授我疆。
驱逐豺狼猛兽,将疆土交给我们。

词语注释

大麓:麓(lù),山脚。大麓,指深山密林。
狙犷:狙(jū),狡猾;犷(guǎng),凶猛。狙犷,指凶猛的野兽。
櫜弓:櫜(gāo),收藏。櫜弓,指收起弓箭。
弭矢箙:弭(mǐ),停止;箙(fú),箭袋。弭矢箙,指停止战争。
屈rH猛:rH(rán),屈服。屈rH猛,指驯服凶猛野兽。
虔栗栗:虔(qián),恭敬;栗栗,战栗的样子。
縻以尺组:縻(mí),束缚;尺组,绳索。
啖以秩:啖(dàn),利诱;秩,官职。
豺兕:豺(chái),豺狼;兕(sì),犀牛。泛指猛兽。

创作背景

鼓吹铙歌《兽之穷》创作背景考

一、乐府军歌的政治隐喻

此篇属唐代《鼓吹铙歌》十二曲之一,承袭汉魏乐府"叙战阵、颂武功"传统。柳宗元革新古题,以"兽之穷"喻指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的困兽之斗。考《新唐书·礼乐志》,贞元年间朝廷重制鼓吹曲,正暗合削藩战略。

二、德宗朝削藩战事

"天厚黄德"句显系歌颂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平定李惟岳、田悦等河朔叛乱。据《资治通鉴》载,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卒,其子李惟岳求袭位被拒而反,终至"自亡其徒"(部将王武俊倒戈)。诗中"弭矢箙""皇旅靖"等句,与马燧、李晟等破敌史实相合。

三、儒家王道思想

"乏者德,莫能享"化用《周易·系辞》"德薄而位尊"之意,呼应陆贽《奉天论敕书事条状》中"以德绥怀"的削藩策略。柳宗元通过"縻以尺组"(官职笼络)与"驱豺兕"的意象对比,展现中唐"剿抚并用"的复杂政局。

四、文学意象源流

"兽之穷"典出《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喻叛军如困兽入山。而"黎之阳"至"盈仓箱"的农耕图景,暗合《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的太平理想,形成战争与和平的强烈反差。

赏析

这首《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以极具张力的战争意象群,构建出王朝武功的雄浑画卷。诗中"兽之穷,奔大麓"的起笔,正如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言:"以困兽喻残敌,陡健有力",将败亡之敌的仓皇具象化为山野奔逃的野兽,而"天厚黄德"四字则暗含《易经》"黄裳元吉"的典故,昭示唐王朝承天受命的合法性。

诗人通过"甲之櫜弓,弭矢箙"的武器收束意象,与"皇旅靖,敌逾蹙"的战场态势形成动静对照。近人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特别激赏这种"以静制动"的表现手法:"弓韬矢戢之际,反见肃杀之气弥散天地"。当"自亡其徒,匪予戮"的仁德宣言出现时,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指出的,诗人巧妙运用了"兵家诡道与儒家仁术的悖论统一",在武力威慑中凸显王道精神。

"屈rH猛,虔栗栗"六字连用三组齿音字,学者傅璇琮认为这是"以音效摹写猛兽臣服时战栗之状"(《唐代文学史》)。而"縻以尺组"的丝带与"啖以秩"的官禄,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驯化,恰如陈寅恪所言"唐太宗羁縻政策之诗意呈现"(《元白诗笺证稿》)。

结尾"黎之阳"四句突然转入农耕文明的广阔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代诗选》评注称:"从金戈铁马到阡陌纵横的转境,实乃盛唐气象的典型结构"。特别是"乏者德,莫能享"的警句,直指《尚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治国真谛,而最终"驱豺兕,授我疆"的收束,在程千帆《古诗考索》中被誉为"以兽喻敌的闭环结构,完成从武功到文治的升华"。

全诗犹如青铜鼎彝上的战争纹饰,将肃杀之气熔铸于礼乐框架。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总结道:"此诗最得《诗经》雅颂遗韵,在铙歌体裁中注入《春秋》微言大义,堪称唐代军旅诗的礼乐化范本。"那些跃动的兽形意象,最终都驯服于"黄德"的永恒秩序之下。

点评

名家点评集萃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评:

"《兽之穷》章法奇崛,如见黄沙漫卷中猛兽困斗之状。'天厚黄德,狙犷服'七字,具摄开太平气象,与汉《铙歌》'战城南'异曲同工,皆以兽喻兵,化杀伐为钟吕之音。"

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唱经堂古诗解》:

"柳子厚此作最得古乐府神髓。'自亡其徒,匪予戮'句,直刺人心,非仁者不能道。其笔力如千钧强弩,末四句忽转清商,似武库中忽现瑶琴,刚柔相济之妙,当与《晋阳武》篇并读。"

清代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批注:

"'縻以尺组,啖以秩'六字,乃驭将安边之要道。子厚借田猎为喻,实含《周礼》九伐之法。结句'驱豺兕,授我疆',凛然有《秦风·无衣》遗响,唐人鼓吹曲中第一等文字。"

近代学者王国维《观堂集林·乐府考》:

"《兽之穷》章,辞约而义丰。观'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十二字,已道尽历代兴亡之秘。子厚以法家骨作儒家衣,合《荀子·议兵》与《礼记·乐记》为一手,此唐人所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