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常林欢

2025年07月05日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秾桑绕舍麦如尾,
幽轧鸣机双燕巢。马声特特荆门道,蛮水扬光色如草。
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呃喔鸡鸣早。

庭筠

译文

宜城酒熟花覆桥
宜城的美酒已酿好,繁花覆盖了小桥
沙晴绿鸭鸣咬咬
晴日沙滩上,绿鸭欢快地鸣叫
秾桑绕舍麦如尾
茂密的桑树环绕屋舍,麦穗低垂如尾巴
幽轧鸣机双燕巢
织机幽轧作响,双燕在巢中呢喃
马声特特荆门道
马蹄声哒哒,响彻荆门古道
蛮水扬光色如草
蛮水波光粼粼,色泽如青草般鲜亮
锦荐金炉梦正长
锦缎铺床,金炉熏香,美梦正酣
东家呃喔鸡鸣早
东邻家的公鸡已早早打鸣

词语注释

咬咬(yǎo yǎo): 拟声词,形容鸭子的叫声
秾(nóng): 茂密、繁盛
幽轧(yōu yà): 拟声词,形容织机的声音
特特(tè tè): 拟声词,形容马蹄声
蛮水(mán shuǐ): 古代对南方河流的泛称
锦荐(jǐn jiàn): 锦缎制作的床垫
呃喔(è wō): 拟声词,形容鸡鸣声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常林欢创作背景考

一、地理风物之映照

唐时郢州富水郡(今湖北钟祥)古称"常林",此曲当为江南西道之民歌变体。温庭筠以"宜城酒熟"起笔,实暗合《水经注》所载"宜城县东有大堤,城侧有涑水"之景。沙洲晴暖处绿鸭鸣叫,恰是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生动写照,与《襄阳耆旧记》中"宜城醪醴,岁贡三百斛"的记载相呼应。

二、农桑经济的镜像

"秾桑绕舍麦如尾"暗含中唐时期"荆襄之地,桑麻翳野"(《元和郡县图志》)的盛况。双燕巢居机杼之侧,既见"荆扬之民,机杼为业"(《唐六典》)的生产场景,又暗喻"男耕女织"的和谐图景。此般细腻描摹,正是对《汉书·地理志》"楚有江汉川泽之饶,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传统的诗意延续。

三、水陆交通的隐喻

"马声特特荆门道"暗指荆门驿路乃唐代山南东道要冲,《通典》载其"北接襄邓,西控巴蜀"。而"蛮水扬光"之"蛮水"(今蛮河),实为古罗国境内水道,《左传》所谓"楚子伐罗,及鄢,乱次以济"即此。商旅往来与自然风光的交融,恰是《常林欢》作为乐府新声的时空注脚。

四、宫廷乐府的流变

此曲本属清商西曲,《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云:"《常林欢》者,盖宋梁间曲。"温词末句"东家呃喔鸡鸣早",化用古乐府《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之意象,将南朝吴声的婉约与唐代教坊曲的富丽熔于一炉,正如《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江南谓荆襄为南音,盖江左之遗声焉。"

注:诗中"幽轧鸣机"暗合元稹《织妇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的纺织场景,而"锦荐金炉"则折射出唐代荆襄地区"贡锦"制度(见《新唐书·地理志》)。

赏析

这首《相和歌辞·常林欢》以明丽如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田园生活图景。温庭筠通过密集的意象群与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交融成多维的艺术空间,展现了晚唐文人笔下少见的欢愉情调。

意象的灵动与色彩的狂欢
开篇"宜城酒熟花覆桥"即以嗅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拉开帷幕。据《唐诗鉴赏辞典》评析,"酒熟"暗示丰收的满足,"花覆桥"的"覆"字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美感,形成"视觉的瀑布"。随后"绿鸭鸣咬咬"运用拟声词与色彩词的碰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指出,此句"以声破静,以彩点睛",鸭群的欢鸣与沙洲的晴色构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

田园肌理中的生命律动
"秾桑绕舍麦如尾"二句展现农耕文明的诗意栖居。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赞赏"幽轧鸣机"的细节描写:"织机声与燕巢并置,将人类劳作纳入自然韵律"。双燕巢与鸣机的意象叠加,既暗示男女婚嫁的民俗寓意(《乐府诗集》注),又构成一幅"天人共作"的和乐图景。

时空折叠的抒情艺术
后四句通过蒙太奇式转场实现时空跳跃。马声"特特"的叠词运用,《唐宋词选》评为"蹄铁敲击路面的骨质质感",与荆门道、蛮水草色形成青绿山水的深远意境。而"锦荐金炉"的华美室内场景突然切入,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授指出这是"梦境与现实的有意混淆",东家鸡鸣打破长梦的结尾,暗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对话传统,赋予田园生活以戏剧性张力。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正如《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论,温庭筠在此"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用七种主要意象(酒、花、鸭、桑、燕、马、鸡)构建出"有机的生态循环",其欢愉情绪不流于浅薄,而是植根于对劳动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体悟。这种"带着泥土芬芳的贵族书写",在晚唐绮艳诗风中开辟出清新境界。

点评

温庭筠《相和歌辞·常林欢》赏鉴

名家点评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此诗:"飞卿(温庭筠)善以密丽之笔写疏野之景,'秾桑绕舍麦如尾'七字,尽得田园野趣,而'幽轧鸣机'句复添人间烟火气,此所谓诗中有画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温尉乐府,色彩绮丽如织锦,'锦荐金炉梦正长'句,富贵气象中暗藏晨光催别之怅,真乃以秾艳写凄凉之圣手。"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特别指出:"'蛮水扬光色如草'七字,状晴波潋滟之态,非身历荆楚之地不能道。寻常水色以碧蓝为喻,此偏比作春草新绿,别具会心。"

艺术特色

诗中"沙晴绿鸭鸣咬咬"与"东家呃喔鸡鸣早"以禽声串连晨昏,**清·黄周星《唐诗快》**叹曰:"水禽报晓,家鸡催晨,二鸣相应,便觉宜城酒香穿透纸背。"结句"呃喔"拟声尤妙,**钱钟书《谈艺录》**称此"状鸡声如在耳畔,较之'鸡声茅店月'更添三分俚趣"。

意象经营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分析此诗意象组合:"酒旗、桑麦、机杼、鞍马、炉烟五组意象,暗合'农桑—行旅—闺怨'三重意蕴,如彩线贯珠,终以'鸡鸣早'点破时空转换之妙,此晚唐乐府独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