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2025年07月05日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公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庭筠

译文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买莲花别吝惜钱财,买美酒别心疼金钱。
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
酒中映着青春容颜却满怀离愁,水中莲子藏着芬芳心事。
吴公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
吴地姑娘腰肢纤细如束绢,家住在钱塘江弯弯的小河畔。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自从情郎随风远去,门前的春水年年依旧碧绿。

词语注释

破券(pò quàn):指吝惜钱财,舍不得花钱。
解金(jiě jīn):意为花费金钱。
春容(chūn róng):青春的容颜。
芳心(fāng xīn):指美好的心意或情思。
腰似束(yāo sì shù):形容腰肢纤细如束绢。
钱塘(qián táng):指杭州的钱塘江。
檀郎(tán láng):古代女子对心上人或丈夫的美称。
逐便风(zhú biàn fēng):随风而去,这里指离去。

创作背景

苏小小歌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南齐名妓

苏小小其人,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后李善注《文选》引《钱塘记》载其"钱塘名倡,南齐时人"。这位西陵松柏下的佳人,以十九岁芳龄早逝,却因历代文人的追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意象。白居易"柳色春藏苏小家"、李贺"幽兰露,如啼眼"等诗句,皆为其精神画像的延续。

乐府诗中的双关妙笔

此诗属乐府杂歌谣辞,运用南朝乐府典型谐音双关手法:

  • "莲"谐"怜"(爱怜)
  • "破券"喻感情决裂
  • "解金"暗指解开心结 "水中莲子怀芳心"一句,既写钱塘江畔采莲实景,又诉女子深藏的情愫,延续《子夜四时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的隐喻传统。

地理意象的深层寄托

诗中"钱塘小江曲"实指西陵(今杭州西泠桥一带),南朝时乃钱塘江渡口。春水年绿而檀郎不归,与江淹《别赋》"春水绿波"的离愁形成时空呼应。吴越地区"腰似束"的审美,更在白居易"杨柳小蛮腰"中得到跨时代回应。

文化符号的生成演变

从南朝乐府到唐代温庭筠《苏小小歌》"油壁车,夕相待",再到元代元好问"幽兰不共芳草萎",苏小小形象逐渐脱离历史原型,成为才子佳人文化中"慧极必伤"的象征。此诗正是这一文学符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商贾女子的现实悲欢升华为永恒的诗歌母题。

赏析

这首《杂歌谣辞·苏小小歌》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莲、酒、春水等意象,构筑了一个缠绵悱恻的情感世界。诗中"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二句,被学者叶嘉莹评为"以市井交易起兴,却暗藏深意——莲与酒在此非俗物,而是情感的载体"(《迦陵论诗丛稿》)。

意象的巧妙经营
"水中莲子怀芳心"一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莲子'怀芳心'三字,将植物拟人化,其双关之妙,既指莲实之芯,又喻女子之情,与南朝乐府'莲心彻底红'异曲同工"。而"吴公女儿腰似束"的纤柔形象,与"钱塘小江曲"的蜿蜒水道相映成趣,形成人景合一的意境。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强调:"这种空间造型感,正是唐代歌行体特有的视觉美学"。

情感的层递表达
前四句以含蓄的比兴铺垫离愁,"酒里春容抱离恨"被程千帆释为"春容者,醉颜也,却怀抱离恨,此矛盾修辞正见相思蚀骨"(《古诗考索》)。后四句转向直抒胸臆,"一自檀郎逐便风"中"逐便风"三字,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解读为:"既写舟行顺风之速,又暗喻男子负心之决绝,与结尾'年年绿'的永恒守望形成残酷对照"。

结构的匠心独运
诗评家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盛赞其结构:"由物及人,由泛写到特写,最后以永恒春水收束,仿佛电影镜头从特写拉为全景,留下悠悠余韵"。特别是"门前春水年年绿"一句,学者莫砺锋指出:"化用《楚辞》'春草生兮萋萋'句意,但以'门前景物依旧'反衬'人事全非',比直接抒情更撼动人心"(《唐诗与宋词》)。

全诗通过水乡风物与女子情思的交织,完成了对永恒之美的咏叹。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言:"唐代民间歌谣常以短暂人生映照永恒自然,这种时空意识在此诗中达到了哀而不伤的至高境界"。

点评

诗词原文: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公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名家点评:

  1.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幽艳中自饶隽永,似古乐府遗响。'春水年年绿'五字,写尽怅望之情,不着愁字而愁思弥深。"

  2.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论:
    "以莲、酒喻情,物我交融,得南朝乐府真髓。末句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而更显空灵。"

  3. 当代·叶嘉莹《古典诗词讲录》析:
    "苏小小歌以市井语写闺怨,'破券''解金'似俚而雅。莲子怀心、春水长绿,比兴之妙,在虚实间摇曳生姿。"

  4. 明·钟惺《名媛诗归》赞:
    "钱塘女儿腰如束,七字画尽江南娇娜。结句以景结情,如曲终江上,青峰不语而余韵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