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阳春曲

2025年07月05日

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辉阁。霏霏雾雨杏花天,
帘外春威著罗幕。曲栏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
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庭筠

译文

相和歌辞。阳春曲
和声歌唱·阳春之曲
云母空窗晓烟薄
云母镶嵌的窗棂透出淡淡晨烟
香昏龙气凝辉阁
芬芳朦胧,如龙气萦绕在辉煌的楼阁
霏霏雾雨杏花天
细雨蒙蒙,杏花绽放的时节
帘外春威著罗幕
帘外春意正浓,轻罗帷幕随风轻扬
曲栏伏槛金麒麟
曲折的栏杆上雕刻着金色的麒麟
沙苑芳郊连翠茵
沙苑的芬芳郊野连着翠绿的草地
厩马何能啮芳草
马厩中的马儿怎能啃食到这片芳草
路人不敢随流尘
路过的行人不敢追随飞扬的尘土

词语注释

云母(yún mǔ):一种矿物,常用于装饰,透明或半透明。
香昏(xiāng hūn):芬芳而朦胧。
龙气(lóng qì):象征祥瑞的气息。
霏霏(fēi fēi):形容雨雪纷飞的样子。
沙苑(shā yuàn):指沙地的园林或苑囿。
翠茵(cuì yīn):翠绿色的草地。
厩马(jiù mǎ):马厩中的马。
啮(niè):咬,啃食。

创作背景

关于《阳春曲》创作背景的考析

历史语境中的宫廷雅乐

《阳春曲》作为乐府相和歌辞的遗韵,诞生于唐代宫廷音乐鼎盛时期。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玄宗朝设"梨园"专司法曲创作,此曲或为供奉宫廷的教坊作品。诗中"龙气凝辉阁"的意象,暗合开元年间大明宫含元殿的恢弘气象,那鎏金铜龙首吞吐晨雾的实景,成为诗人笔下"香昏龙气"的灵感来源。

贵族春游的浮世绘

"沙苑芳郊连翠茵"句,实指长安城东的皇家禁苑。《唐六典》载沙苑监掌牧养陇右诸马,而"厩马何能啮芳草"的诘问,恰反映天宝年间贵族纵马踏青的奢靡风尚。杜佑《通典》记当时王公贵族"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铃",与诗中"曲栏伏槛金麒麟"的鎏金马饰遥相呼应。

诗画交融的创作契机

"霏霏雾雨杏花天"的朦胧意境,令人联想到吴道子"嘉陵江三百里"的淡墨山水。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玄宗曾命吴道子绘蜀道山水于大同殿,这种将春雨杏花转化为艺术意象的创作手法,正与诗人将视觉经验升华为"春威著罗幕"的通感修辞同出一脉。天宝年间宫廷艺术的诗画互文,在此得到完美诠释。

盛唐气象的微妙转折

末句"路人不敢随流尘"暗含讽喻,《明皇杂录》载杨国忠兄妹游春时"仆从俊鲜,服饰华丽,道路为之掩目"。诗人以厩马、流尘为喻,既展现"云母窗"内外的阶级区隔,又预示了天宝末年"霓裳羽衣"背后的盛世危机,这种含蓄的批判意识,恰是盛唐诗歌由雄浑转向沉郁的先声。

赏析

这首《阳春曲》以精微的感官描摹构建出朦胧华美的初春图景,堪称温庭筠"密丽"风格的典范之作。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温词善以器物之光华折射心境,'云母''金麒麟'等意象的层叠运用,形成珠箔银屏般的视觉效果。"

开篇"云母空窗晓烟薄"便以双重透明材质叠加——半透明的云母窗纱与晨雾相互渗透,营造出光影氤氲的空间层次。叶嘉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盛赞此句:"'香昏龙气'四字尤妙,将视觉的朦胧转化为嗅觉的幽微,皇家园林的祥瑞气息顿时可触可感。"那凝滞在阁楼间的龙涎香雾,既是实写宫廷器物之华贵,又暗喻春天凝而未发的张力。

中联的意象组合最具戏剧性。钱钟书《谈艺录》特别提及"霏霏雾雨杏花天"之妙:"雨雾的垂直流动与杏花的静态绽放形成力学平衡,恰似水墨画中的留白技法。"而春寒穿透罗幕的描写,令学者宇文所安在《晚唐诗》中联想到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的意境:"帘幕在此既是阻隔又是通道,春的威仪正通过这层柔软屏障宣告主权。"

后联突然转入金碧辉煌的特写镜头。沙苑连翠茵的铺陈,印证了闻一多《唐诗杂论》的观点:"温庭筠笔下的自然永远带着人工刺绣的精致。"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的转折——厩马不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解析道:"这两个'不'字突然打破画面平衡,暗示着宫廷春色中隐秘的禁忌,华美表象下蛰伏着不可逾越的等级秩序。"

全诗如一幅工笔重彩的宫廷春晓图,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打磨。正如缪钺在《诗词散论》中所言:"飞卿词正如唐代金银器,在有限空间内雕琢无限纹样。"那些云母窗、金麒麟的璀璨光泽,雾雨杏花的柔美线条,共同编织成令人窒息的春之锦缎,却在最后两句露出权力结构的锋利针脚。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温庭筠此作,如缀玉联珠,'香昏龙气凝辉阁'七字写尽唐宫春晓。龙气本虚,著一'香'字而氤氲可掬;辉阁本静,著一'凝'字而光影欲流。"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评语移注

"'霏霏雾雨杏花天'句,不著力而境界全出。较之'杏花春雨江南'更添三分宫体绮丽,犹见晚唐诗笔敷金叠翠之妙。"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结句'路人不敢随流尘',忽以峻峭收绮靡。厩马芳草之喻,盖讽禁脔不可觊觎,较'侯门一入深如海'更见曲笔之致。"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通篇以'春威'为眼。帘外罗幕、沙苑翠茵皆显其威,金麒麟伏槛、厩马啮草皆畏其威。温八叉善以物象构势,此曲尤得含蓄恐慑之旨。"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