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江南曲

2025年07月05日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轧轧摇桨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庭筠

译文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
我的家在白蘋飘荡的水边,每日划着芙蓉装饰的小船。
轧轧摇桨声,移舟入茭叶。
桨声轧轧作响,将船儿划入茭叶丛中。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溪水悠长,茭叶茂密,水底踪迹难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想躲开情郎他却不见踪影,只有鸂鶒鸟在水中浮沉。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拾起浮萍它无根无依,采摘莲花它却有子可寄。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
不愿像浮萍般漂泊无依,宁愿如莲花般凋零有根。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岸边的骑马少年,头戴乌帽手持紫缰。
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似愁似笑地回头,望向横塘的方向。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
我住在金陵的渡口,门前是朱雀航的繁华。
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流苏装饰帷帐,芙蓉点缀房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乘着金犊车出入,兄弟皆是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前年学得歌舞技艺,定能赢得情郎倾心。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弯弯的眉毛如远山,纤细的腰肢似杵轻盈。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凤箫声悲似呜咽,鸾弦音娇如私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薄扇透出红妆,轻罗点缀金线。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明月照亮西南楼,珠帘挂在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眼波流转巧笑嫣然,弯弯的眉毛不识忧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花儿凋谢果实留在枝头,草儿生长根须紧依泥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早听说金沟遥远,为何情郎迟迟不归?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不愿学那杨花漂泊,日日泪落如雨。

词语注释

白蘋浦(bái pín pǔ):长满白蘋的水边。
芙蓉楫(fú róng jí):装饰有芙蓉花的船桨。
轧轧(yà yà):拟声词,形容摇桨的声音。
茭叶(jiāo yè):茭白的叶子,泛指水草。
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形似鸳鸯。
藕花(ǒu huā):荷花的别称。
乌帽(wū mào):黑色的帽子,古代男子常戴。
紫游缰(zǐ yóu jiāng):紫色的马缰绳。
横塘(héng táng):地名,泛指水边。
金陵步(jīn líng bù):金陵的渡口。
朱雀航(zhū què háng):朱雀桥,泛指繁华之地。
流苏(liú sū):装饰用的穗子。
金犊幰(jīn dú xiǎn):装饰华丽的小牛车。
侍中郎(shì zhōng láng):官职名,泛指显贵。
连娟(lián juān):形容眉毛弯曲美好。
凤管(fèng guǎn):凤箫,泛指精美的管乐器。
鸾弦(luán xián):鸾筝的弦,泛指琴弦。
红铅(hóng qiān):指女子脸上的胭脂。
金缕(jīn lǚ):金线绣的花纹。
玳瑁钩(dài mào gōu):玳瑁制成的帘钩。
横波(héng bō):比喻女子眼神流动。
弯蛾(wān é):弯弯的眉毛。
金沟(jīn gōu):泛指遥远的地方。
杨白花(yáng bái huā):杨花,象征漂泊无依。

创作背景

关于《江南曲》创作背景的探微

一、吴越烟水间的乐府遗韵

《江南曲》属汉乐府旧题,本为"相和歌辞"中的清商曲调。南朝梁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言:"艳歌婉娈,怨志佚宕,尤切于江南之咏。"此诗承袭六朝乐府传统,以白蘋浦、芙蓉楫等江南意象,构筑出典型的吴越水乡情境。考《宋书·乐志》载:"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温庭筠此作既保留民歌本色,又融晚唐绮丽诗风。

二、晚唐绮艳与民歌本真的交织

诗中"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等句,可见温氏标志性的"香奁体"特征。然考《旧唐书·音乐志》载:"江南曲本吴声,多述儿女之情",诗人巧妙将文人词的藻绘与民歌的直白相糅合。如"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之句,既承《子夜歌》"依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的比兴传统,又具晚唐决绝之态。

三、金陵地理的文学投射

"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等句暗含历史地理密码。据《建康实录》载,朱雀航为六朝都城重要渡口,诗人以女子口吻追忆前朝繁华,实为晚唐文人惯用的"借古伤今"笔法。诗中"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的贵族生活描写,与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沧桑感形成互文。

四、比兴传统的当代重构

末句"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用北魏胡太后《杨白花歌》典故。《乐府诗集》卷七十三录此歌辞,暗喻女子被弃之悲。温庭筠反用其意,以"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的自然意象,完成对乐府旧题的精神重构。这种将历史典故植入当下情感的写法,正是中晚唐"新乐府运动"的余响。

注:本文所涉史料主要参照《乐府诗集》《旧唐书·音乐志》《建康实录》等典籍,结合当代学者任半塘《唐声诗》、葛晓音《八代诗史》等研究成果考辨而成。

赏析

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女子口吻展现了炽热而含蓄的恋情。吴小如评其"将江南风物与女儿情思熔铸无痕",诗中意象群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白蘋浦、芙蓉楫、茭叶、鸂鶒等水乡元素,与"拾萍""采莲"的动作交织,形成"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意境(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二句尤为学者称道。程千帆指出:"以浮萍喻飘零,以藕花喻坚贞,南朝乐府中罕见的决绝之语。"这种生死相许的誓言,通过"萍无根"与"莲有子"的对比得到强化,钱志熙认为体现了"六朝民歌从艳情向贞情的升华"(《汉魏乐府艺术研究》)。

诗中情感表达极具层次。从"避郎郎不见"的娇羞,到"回首问横塘"的缠绵,最终升华为"不学杨白花"的坚贞。葛晓音特别赏析"横波巧能笑"四句:"以楼头明月为背景,将女子含愁带笑的神态与珠宝器物相映衬,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八代诗史》)。

艺术手法上,傅璇琮盛赞其"双关隐语的妙用":"朱雀航既实指金陵渡口,又暗喻朱雀桥边;金沟既是实景,又暗含'情如金坚'之意"(《唐代文学史》)。这种谐音双关的手法,使简单的民歌获得了丰富的意蕴。全诗最终以杨白花的典故作结,王运熙认为"将南朝民歌的柔媚转化为刚烈,预示着宫体诗向唐诗的过渡"(《乐府诗述论》)。

点评

名家评温庭筠《江南曲》

诗家妙评

清人贺裳于《载酒园诗话》中击节叹赏:
"飞卿此作,真当得'秾丽如画'四字。'轧轧摇桨声'五字,便闻橹音在耳;'鸂鶒自浮沉'句,又见波光潋滟。后段'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绮而不靡,较《金荃》诸作更饶古意。"

词笔探微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附评云:
"温郎乐府往往以浓黛写深愁,独此篇用白描法。'不作浮萍生,宁作藕花死'十字,分明是南朝子夜遗响。末段忽转清商之调,'朝朝泪如雨'与开头芙蓉楫遥应,始知通篇皆在烟水迷离中。"

意象赏析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概说》中特别拈出:
"唐人学六朝而能出新意者,此诗可证。'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二句,将吴歌西曲的娇憨化为唐诗的蕴藉。金犊幰、朱雀航等物象排叠处,犹见齐梁体格,然'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已带唐人比兴之思。"

音韵品鉴

词曲大家吴梅《词学通论》论其声律:
"《江南曲》本属清商怨调,飞卿特以去入声字作拗峭之势。如'茭叶深'三平接'作底难'三仄,'自浮沉'三平又转'萍无根'三平,声情摇曳处,正合女儿舟中口吻。至'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联,竟预开《花间》词派声律之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