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乐府新歌应教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曲江畔的柳色已染上新碧,教坊司的朱漆栏杆外传来阵阵羯鼓声。贞观十六年的某个黄昏,当值学士虞世南奉诏入大明宫梨园别殿,但见殿中烛影摇红,太宗皇帝正以玉如意击节,新罗贡来的十二扇金泥屏风上,映着教坊女子旋转时石榴裙绽开的弧度。
这恰是乐府新声鼎盛之年。据《教坊记》载,太宗命吕才重修《白雪》遗音,将龟兹乐与南朝清商乐融冶一炉。那些原在民间传唱的《子夜》《采莲》,经太乐署协律郎重订宫商,竟化作殿前翩跹的七德舞。虞世南笔下"细细轻裙全漏影"的绮丽,实为亲见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时,鲛绡纱在九枝灯下透出的流霞光晕。
"紫燕欲飞先绕栋"暗合当日祥瑞。据《唐会要》记载,是岁有紫燕巢于太极殿鸱尾,太史令奏称"乐律中徵音渐盛"。诗人以"黄莺始哢"对仗,恰应和着教坊新谱的《春莺啭》——此曲原为高宗晨闻莺啼,命乐工白明达即兴所作。而"西园明月轮"之句,分明是化用曹丕《芙蓉池作》中"丹霞夹明月"的典故,暗喻当下大唐雅乐已超越建安风骨。
在波斯进贡的葡萄美酒与蜀地缭绫的芬芳里,这首应制诗悄然完成了乐府民歌的宫廷化蜕变。那些曾流淌在采莲女木兰舟中的吴声西曲,此刻正沿着金粟装成的箜篌弦,流入万年宫的精雕漆案。当梨园弟子用轧筝奏响"曲里歌声不厌新"时,南朝《白紵舞》的素手已化作长安胡旋女的璎珞,在烛花爆裂的瞬间,照亮了整个盛唐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