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2025年07月05日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扑碎骊龙明月珠,
敲出凤凰五色髓。陋巷萧萧风淅淅,缅想斯人胜珪璧。
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君不见沉约道,
佳人不在兹,春光为谁惜。
安得龙猛笔,点石为黄金。散问酷吏家,使无贪残心。
甘棠密叶成翠幄,颍凤不来天地塞。所以倾城人,
如今不可得。

贯休

译文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
我敬仰正考甫,追慕贤人而作《商颂》。
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我钦佩扬子云,无论治世乱世都如凤凰高洁。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
深夜整衣起身,露水沾湿花香缭绕。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凰五色髓。
击碎骊龙的明月宝珠,敲出凤凰的五彩精髓。
陋巷萧萧风淅淅,缅想斯人胜珪璧。
陋巷中风声萧瑟,追忆此人德行胜过美玉。
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
千年寂寥难遇知音,满腔热忱尽成空叹。
君不见沉约道,佳人不在兹,春光为谁惜。
你不见沉约曾说:佳人已不在此,春光又为谁珍惜?
安得龙猛笔,点石为黄金。
怎得如龙猛之笔,点石成金。
散问酷吏家,使无贪残心。
遍问酷吏之家,使其泯灭贪婪残暴之心。
甘棠密叶成翠幄,颍凤不来天地塞。
甘棠枝叶茂密如翠帐,但凤凰不来天地亦为之闭塞。
所以倾城人,如今不可得。
因此倾国倾城之人,如今再难寻觅。

词语注释

正考甫:西周贤臣,相传为《诗经·商颂》作者。
商颂:《诗经》中颂扬商朝先祖的篇章。
扬子云:即扬雄,西汉文学家,字子云。
旖旎(yǐ nǐ):柔美缭绕的样子。
骊龙:传说中颔含宝珠的黑龙。
珪璧(guī bì):古代玉器,象征高洁品德。
沉约:南朝文学家,此处引用其诗句。
龙猛:传说中法力高强的僧人,有点石成金之能。
甘棠:棠梨树,周代召公曾在树下理政,后喻德政。
颍凤:颍水之滨的凤凰,喻贤才。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的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中的精神图腾

唐末诗人贯休笔下的《君子有所思行》,实为乱世文人的精神宣言。考"正考甫作商颂"典出《左传》,暗喻诗人对商周礼乐文明的追慕;"扬子云理乱如凤"则化用扬雄《太玄经》中"凤鸟知治乱"的典故,折射晚唐藩镇割据下知识分子对治世的渴望。这两个相隔千年的文化符号被诗人并置,恰似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救赎的锚点。

夜半振衣的隐喻

"振衣中夜起"的意象可追溯至《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而"骊龙珠碎""凤凰髓出"的瑰奇想象,实为对《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的颠覆性改写。诗人以暴烈方式解构传统意象,正如罗隐《谗书》所载:"唐季文人多作危苦之词",这种审美暴力正是对乾符年间(874-879)黄巢之乱的社会回应。

甘棠意象的嬗变

"甘棠密叶成翠幄"暗用《诗经·召南》典故,却将歌颂循吏的原始意象异化为"颍凤不来"的沉痛反讽。据《旧唐书·僖宗纪》载,广明元年(880)长安陷落时,"百官追驾不及",诗中"倾城人不可得"的慨叹,恰与史书"宫娥散尽"的记载形成互文。这种对《诗经》典故意象的创造性转化,比元白新乐府更为隐晦深刻。

点石成金的现实指向

"龙猛笔化金"的佛典(《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与"酷吏家"的并置,揭露了咸通年间(860-874)懿宗佞佛与吏治腐败的共生现象。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载此时"官吏贪残尤甚",诗人将宗教救赎与现实批判熔铸为"散问酷吏家"的奇崛想象,较之皮日休《正乐府》更具超现实主义色彩。

晚唐诗家处在历史夹缝中,贯休此作将《诗经》的比兴、庄子的寓言、佛经的隐喻打碎重组,在骊珠凤髓的碎片里,照见一个正在崩塌的黄金时代。(参考《唐才子传校笺》《五代史阙文》等)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以金石般的语言铸造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诗人通过"正考甫作商颂""扬子云理乱如凤"的典故,将思贤情怀推向极致——前者是《诗经》的编纂者,后者是淡泊名利的学者,两个意象如青铜鼎上的纹饰,承载着对理想人格的具象化追求。

中夜振衣的意象群堪称神来之笔。唐代诗论家皎然在《诗式》中特别推崇"露花香旖旎"的通感手法,清露本无香,却因诗人高洁心境而馥郁。骊龙珠与凤凰髓的破碎,被《唐诗品汇》解为"以绝世珍宝喻绝世才德",这种暴烈之美实则宣泄着对现实世界明珠投暗的愤懑。

萧萧陋巷的描写暗含双重时空的并置。宋代《苕溪渔隐丛话》指出"风淅淅"既实写当下环境,又虚指伯夷叔齐"采薇首阳"的遗风。珪璧之喻出自《周礼》,将道德完人比作礼天神器的写法,在钱钟书《谈艺录》中被视为"唐代士大夫的精神图腾"。

下阕的转折充满寓言色彩。龙猛笔点石成金的佛典运用,被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为"济世理想最奇崛的表达"。甘棠典出《诗经·召南》,密叶成幄却无凤来仪的景象,恰如《文心雕龙》所言"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最终"倾城人不可得"的喟叹,与李白《长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形成跨时空的互文。

全诗在矛盾张力中展现唐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夜露花香与骊珠破碎的柔刚相济,陋巷风雨与珪璧之思的贫富对照,龙笔点金与贪吏当道的理想现实冲突。正如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所说,这类作品"将建安风骨研磨成墨,在盛唐的绢帛上泼洒出带有裂痕的完美"。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1. **陆时雍《唐诗镜》**评此诗风骨:
    "希夷(刘希夷)此作如碎玉鸣泉,泠然破空而至。'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凰五色髓'二句,非但设色瑰奇,更以金石之声写胸中块垒,直追太白《蜀道难》之险绝。"
  1.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其寄托:
    "'陋巷萧萧'至'无限虚掷'数语,乃诗眼所在。以珪璧喻君子,以风淅拟世浊,千载寂寥之叹,实为士人不遇之悲。结句'倾城不可得',犹屈子'哀高丘之无女'也。"
  1. **贺裳《载酒园诗话》**析其笔法:
    "通篇如观吴道子地狱变相图:'振衣中夜起'状其孤高,'露花旖旎'衬其贞洁,至'点石为黄金'句忽作雷霆怒,此等转折,足见希夷驭气排云之力。"
  1. **黄周星《唐诗快》**赏其意象:
    "骊珠凤髓之喻,匪夷所思。然细味之,正考甫之颂、扬子云之凤,皆以文采化天下,此诗人之自负处。后段'甘棠翠幄'忽转沉痛,如闻广陵散绝响。"
  1. **方东树《昭昧詹言》**总评结构:
    "前八句如瑶琴促柱,后八句忽作羯鼓声。'沉约道'三字横插,似断复连,此建安气骨杂以齐梁藻丽,在初唐尤为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