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1年-公元303年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东吴名门,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其文风华丽,代表作有《文赋》《辩亡论》等。后因卷入八王之乱而被杀。
271年-318年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晋末年著名将领、诗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文才著称,后投身军旅,成为抵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人物。刘琨与祖逖并称“刘祖”,以“闻鸡起舞”的典故闻名。他在并州(今山西一带)坚持抗敌多年,但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最终失败,后被段匹磾所杀。
250年-305年
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以《三都赋》闻名于世,造成'洛阳纸贵'的盛况。
249年-300年
石崇,字季伦,西晋时期著名的富豪、官员,以奢侈生活和与王恺斗富闻名。曾任荆州刺史、大司农等职,后因参与八王之乱被赵王司马伦所杀。
247年-300年
潘安,名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貌美和文才闻名于世,被誉为古代美男子的代表。
239年-293年
薛莹,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是吴国后期的重要文人之一。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薛综为吴国名臣。薛莹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后,任散骑中常侍。孙皓在位时,历任左执法、选曹尚书、太子少傅等职。曾多次因事下狱,但又因他的才学被重新起用。吴国灭亡后,薛莹入晋,为散骑常侍,在晋仍以文才著称,著有《新议》八篇。
283年-343年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著有《抱朴子》等书,对道教的发展和中国古代化学、医药学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