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示珦

2025年07月05日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
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
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
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

元光

译文

恩衔枫陛渥
皇恩浩荡如枫叶般繁盛,深厚如宫殿台阶般稳固
策向桂渊弘
宏图大略如桂树般深远,志向如深渊般广阔
载笔沿儒习
执笔遵循儒家传统,传承圣贤之道
持弓缵祖风
手持弓箭继承先祖遗风,发扬尚武精神
祛灾剿猛虎
消除灾祸如剿灭猛虎,为民除害
溥德翊飞龙
广施恩德辅佐飞龙,助君王成就伟业
日阅书开士
每日读书启迪才士,培养栋梁之才
星言驾劝农
披星戴月劝课农桑,鼓励百姓耕作
勤劳思命重
勤劳为国深知使命重大
戏谑逐时空
戏谑玩笑之事随光阴流逝
百粤雾纷满
百越之地迷雾重重
诸戎泽普通
各族百姓同沐恩泽
愿言加壮努
愿君更加奋发努力
勿坐鬓霜蓬
莫等两鬓斑白空悲切

词语注释

枫陛:fēng bì,枫树环绕的宫殿台阶,象征皇恩
桂渊:guì yuān,桂树芬芳的深渊,比喻远大志向
缵祖风:zuǎn zǔ fēng,继承祖先的传统
溥德:pǔ dé,广布恩德
翊飞龙:yì fēi lóng,辅佐君王
星言:xīng yán,星夜兼程
百粤:bǎi yuè,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统称
诸戎:zhū róng,古代西方少数民族统称

创作背景

暮春的岭南,瘴雾未散而新稻已青。陈元光执笔立于军帐前,眉间凝着烽火淬炼的沉稳。这位开漳圣王在唐高宗仪凤年间平定闽粤边陲时,以剑戟开辟疆土,却始终保持着儒将特有的文墨情怀。

案头《礼记》与兵书并置,砚中残墨犹带武溪水痕。示珦诗正是诞生于这样的矛盾交织中——当朝廷恩诏的枫叶纹绢帛与百越之地的铜鼓声同时抵达军营,他选择用格律诗训诫幼子。诗中"持弓缵祖风"暗指其父陈政将军平定蛮獠啸乱的功绩,而"溥德翊飞龙"则透露出归化土著、推行王化的深意。岭南的湿热空气里,刺史的官印与将军的虎符在案几上泛着迥异的光泽。

那些劝农巡野的星夜("星言驾劝农"),实则是平定蓝奉高叛乱后的民生重建。诗人将征衣上的血痕转化为纸上的墨韵,在"诸戎泽普通"的抱负里,藏着对中原文明的坚守。末句"勿坐鬓霜蓬"的急切,恰似帐外骤雨敲打木棉的声音——这位56岁的父亲知道,在瘴疠之地,白发生长的速度比中原快得多。

赏析

这首诗以醇厚的儒家情怀和昂扬的进取精神构筑起一个士大夫的立体形象。首联"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用"枫陛"代指朝廷恩泽,"桂渊"喻指远大抱负,形成空间上的纵向张力。吴小如先生曾评点此联:"'枫''桂'意象的选取,既见士人风骨,又暗含'蟾宫折桂'的传统期许,将个人功名与家国责任完美绾合。"

中二联通过"载笔""持弓"的文武双全形象,展现儒家理想人格。其中"祛灾剿猛虎"一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猛虎'既是实指为民除害,更是象征仕途险阻,诗人以剿虎之勇暗示其匡世之志。"而"溥德翊飞龙"则呼应《周易》"飞龙在天"的意象,林庚先生解读为:"将个人德行比作辅翼飞龙的云气,体现天人合一的儒家政治理想。"

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中尤为动人。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价道:"'星言'二字化用《诗经·定之方中》'星言夙驾',既见勤政之态,又含古典诗意,使劝农的世俗事务获得审美升华。"这种勤勉形象在"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的边疆图景中更显崇高,程千帆先生认为此联"以地理意象的铺陈,暗示教化四方的儒家使命"。

末联"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将全诗推向高潮。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激赏:"'鬓霜蓬'的衰飒意象与'壮努'的昂扬意志形成强烈反差,使自警之语具有视觉化的冲击力。这种'老骥伏枥'的情怀,正是中国士大夫精神最动人的呈现。"全诗最终完成了一个从承恩立志到勤政爱民,再到自警奋进的完整精神叙事,堪称儒家仕宦诗的典范之作。

点评

此诗如金声玉振,气格高华而寄慨遥深。**沈德潜《唐诗别裁》**尝言:"唐人应制之作,能脱浮艳而见骨力者,此篇当为圭臬",恰可移评此诗。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二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为:"对仗精工而气脉流贯,以丹枫喻君恩,以桂渊比远略,意象之选择已见胸次不凡"。中段"祛灾剿猛虎"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谓之:"如黄钟大吕之音,字字皆含金石气,叙事中自具教化之功"。

至若"勤劳思命重"一联,**王夫之《姜斋诗话》**有云:"以戏谑语写庄重意,此正得《诗经·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之三昧"。结句"愿言加壮努"尤见风骨,**陆时雍《诗镜总论》**叹曰:"结响遒劲,如孤松立雪,老骥嘶风,使人读之凛然生敬"。

全诗兼得台阁体的典丽与边塞诗的雄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总评:"藻不妄抒,情必依理,虽用事繁富而元气浑然,诚所谓'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