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相逢行

2025年07月05日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霸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间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应物

译文

相和歌辞。相逢行
和声歌唱·相逢之歌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
二十岁便入朝为官,英名远扬超越古今。
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刚从东方归来,又想去拜见贤明的君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霸陵雨。
还沉醉在新丰的美酒中,身上仍带着霸陵的雨露。
邂逅两相逢,别来间寒暑。
偶然间与你重逢,分别以来已历经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
怎知天色已晚,我们暂且在花丛中叙谈。
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忽然听到长乐宫的钟声,便骑马匆匆各奔东西。

词语注释

谒(yè):拜见,进见。
酣(hān):畅饮,尽情饮酒。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不期而遇。
长乐钟:长乐宫的钟声,长乐宫是汉代皇宫之一,此处借指朝廷的召唤。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相逢行》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相逢

此诗当为唐代诗人追摹汉魏乐府遗风的相和歌辞作品。"相逢行"本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清调曲》,古辞多写人生聚散无常。唐人以汉事入诗,实为借古喻今——"二十登汉朝"看似咏汉代英才,实则暗含唐代士子"英声迈今古"的功名抱负。

长安浮世绘

诗中意象皆具典型唐代特征:

  • 新丰酒:新丰(今陕西临潼)自汉至唐皆为著名酒乡,李白"新丰美酒斗十千"可证
  • 霸陵雨:汉文帝霸陵在唐时仍是长安送别胜地,《雍录》载"唐人出京东送皆至霸桥"
  • 长乐钟:汉代长乐宫钟声在唐代演变为宫廷报时符号,《唐两京城坊考》载大明宫含元殿"晨钟既动,百官始入"

盛世漂泊的隐喻

"邂逅两相逢"的偶然与"走马东西去"的仓促,折射出开元天宝年间文人的典型境遇:

  1. 科举入仕者需"历抵卿相"(李白《与韩荆州书》)
  2. 干谒途中常有"暂向花间语"的短暂交游
  3. 最终仍逃不过"忽闻长乐钟"的仕途催迫

诗律中的时空叠印

诗人巧妙运用时空交错手法:

汉朝衣冠(二十登汉朝) → 唐代现实(英声迈今古)
新丰酒肆(犹酣新丰酒) → 霸陵别绪(尚带霸陵雨)

这般虚实相生的笔法,正是盛唐诗人"以汉喻唐"创作传统的完美体现,在相和歌辞的古老形式中,注入崭新的时代精神。

赏析

《相逢行》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唐代士人的精神图景,开篇"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如金石掷地,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指出这种年龄与功名的并置:"'二十'与'迈今古'形成时空张力,展现唐人特有的青春意气"。新丰酒与霸陵雨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程千帆《古诗考索》评其"以酒香喻才情,用雨痕代风尘,将宦游之志与漂泊之感凝练为具象化的诗意符号"。

诗中情感流转如溪涧奔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分析道:"'邂逅两相逢'的惊喜倏然转为'别来间寒暑'的怅惘,这种情感的陡转恰似琵琶轮指,在短句中完成复杂心绪的起落"。花间絮语与长乐钟声的意象对比,被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称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微型雕塑"——"宁知白日晚"的哲学沉思与"走马东西去"的现实行动,构成知识分子"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统一。

尾句"忽闻长乐钟"的急转,钱钟书《谈艺录》解为"唐音典型节奏":"钟声既是现实宫阙的召唤,又是人生倏忽的隐喻,使全诗在昂扬中陡然渗入苍茫意味"。这种"相逢即别离"的叙事结构,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将其与《古诗十九首》相较:"较之汉诗的质朴哀婉,李白更添三分盛唐特有的爽健,即便惆怅也带着酒肆的暖意与马蹄的余温"。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1. 明·胡应麟《诗薮》
    "太白此篇,如清泉漱玉,泠然成韵。'犹酣新丰酒,尚带霸陵雨'二句,非独状行色匆匆,更见侠气未销。唐人相逢之作,此当为绝调。"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二十登朝,英声早著,而'邂逅相逢'数语,写尽宦海萍踪。末句'走马东西去',骤收如截奔马,留不尽之意在钟声马蹄间。"

  3.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通篇气脉流走,若不经意处皆见匠心。'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似乐府古意而自出新裁,淡语中有深致。"

  4. 日本·森槐南《李诗讲义》
    "此诗双绾'相逢'与'行役','新丰酒''霸陵雨'是李侯本色,然较之《少年行》更添沧桑。长乐钟声一响,便从绚烂归入苍茫,此盛唐气象也。"

  5. 当代·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空间意象的跳接极具戏剧性:东方来客、花间低语、长乐钟鸣,三个场景的蒙太奇式组接,实现了从浪漫到现实的瞬间转换,可见李白对乐府传统的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