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秋风乍起的贞观年间,长安城外的官道上落叶打着旋儿。谏议大夫裴略在宫门外徘徊已近百日,他的奏折如同石沉大海,连朱雀门前的铜驼都熟悉了他青袍卷起尘土的形状。
这联诗诞生于一次精心设计的"偶遇"——当右仆射温彦博的马车转过光禄坊时,裴略突然高声吟诵:"攒叶暗巢莺,修枝隐栖凤。"待车帘掀起,他立即跪呈竹简:"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阳光透过槐树枝桠,在简牍上投下斑驳的暗码。
典出《山海经》的邓林在此刻被赋予新意。昔年夸父逐日,弃杖化林是为苍生荫蔽;而今裴略自比精卫,所求不过庙堂半席。温彦博抚须的手突然顿住,他看见诗句里藏着初唐特有的气象——既有六朝骈俪的余韵,又带着寒门士子直刺云霄的锋芒。三日后,这道以神话为甲胄的求职诗,终为裴略叩开了弘文馆的朱漆大门。
《册府元龟》将这十四字郑重收载时,或许正暗示着贞观之治的某种密码:当神话的慷慨遇上诗人的胆识,连宫廷的铜鹤都会为布衣让出半枝栖息之地。